末世重生之地震后 作者:肥猫不吃草
分卷阅读125
自从有了正式的营业执照,王洋更是理直气壮的做了个更大更醒目的牌子,直接立在院子门口——苍顶商店。
虽说现在必须用信用点才能到苍顶商店买东西,但自从刘佳和王媛媛解释是因为他们的商店已经取得政府的认可,已经成为正规商店,才不能直接接粮食,而是划信用点交易,各个买家心里却更放心里。
不管怎么说,有了政府的认可,他们身为消费者的权益就有了保障。而且现在政府下发的救济点还没有取消,等到秋收之后才会正式取消。每天还能白得一个信用点,家里有了粮食就不用再花信用点换粮,完全可以支付给苍顶商店。而且就算信用点不够了,他们还能拿着家里的玉米下山到粮店换成信用点。不过要是苍顶商店也能收粮食就好了,还省的下山一趟。
王媛媛笑呵呵的送走一个顾客,回头低声嘟囔:“又一个问收不收粮的!”
刘佳收起账本和转账的机器,坐下来:“再等等吧。”
其实自从在政府挂上号,租回转信用点的机器,按照政府的规定,他们苍顶商店可以代收粮食,而且和机器绑定的刘佳的身份证,也被放开权限,可以透支五千信用点出去。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代收五千斤以内的粮食,然后把相应的信用点划到卖粮人的身份证上。
但是这种代收粮食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任何利润的,都是原价收来以后原价交给政府,就算政府定期上来取粮,不用他们自己背下山,宁启言和董文安都不建议他们参与。
要是其他的事,虽然没有利润,但能方便附近的人家,还不用他们自己出太多力,他们当然可以顺手做一做。但粮食不一样,这可是入口的东西,还不是他们自家出产的,别说没有利润,就算有利润,也得掂量掂量敢不敢做。万一中间出点差错,他们可是有连带责任的。
至于刘佳说的等一等,眼看着气温有了下降的苗头,就快八月底了,距离地里的庄稼秋收也不远了,她们已经从之前那两个工作人员那知道消息,等秋收结束,政府会挨家挨户过来收粮食,毕竟这么多东西,总不能让大家都存家里,放不下不说,要是吃不完坏了也太造孽了。还不如换成信用点在手里存着。
而信用点的换粮比例自从玉米收获开始,重新恢复到一点信用点一斤杂粮,大米和白面的比例没有恢复,还是粮食危机时那样。其实这已经很好了,撇开大米白面,很多人都会拿收回来的玉米面换成信用点,再换成其他的杂粮。总不能因为收了玉米以后就光吃玉米面,多多少少也得换换口味。
她们家现在已经很少接到磨玉米面的交易了,倒不是说大家不磨了,而是几乎家家户户除了留种的玉米以外差不多都磨完了。
自从收玉米之后第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让家家户户差点来不及把玉米搬回山洞,那些本来打算现吃现磨的人家也在雨后背着所有的玉米过来磨成面,再怎么说磨成面的体积足以塞在山洞里,不至于放在院子里被雨淋。
那段时间简直是磨面的高峰期,不光是晚上,就连白天白诚毅他们的帐篷都得放下帆布,留人二十四小时开工磨面。否则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完成所有的订单。
不过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开春之后山里不是没下过雨,但都是些毛毛细雨,也不知是不是湿气不够,山上一次蘑菇都没长出来过。但夏天这几场大雨之后,蘑菇们就冒头了。虽然数量远没有去年漫山遍野那么多,但只要有心,仔细寻找的话,每家多少也能采到一两袋子。甚至还有家里劳动力充足的,留下看家浇地的人手后,和相熟的人家搭伙离开安全区,进深山采蘑菇。
出了安全区,越往深山走,没被砍伐的树木越多,自然蘑菇的数量也多了起来,往往出去大半天,就能背回来大包小卷的新鲜蘑菇。
不过他们三家人没跟着参合,宁启言直接每家给了一大袋子干蘑菇,回去泡发了吃,够他们吃很久了。
宁启言一家因为物资充足,还有空间做依仗,食物种类很多,以前攒着的蘑菇根本没吃多少。
除了大雨之后的蘑菇,这个夏天还有一件好事就是泪湖又大规模打了一次鱼。
因为苍顶商店天天人来人往的很多,哪怕他们已经很久没下山了,也提前得到消息。白诚毅一家子直接带着三家所有人的身份证,外加宁晓文和杨宇,搬着帐篷干脆在下山在泪湖边守了三天。第一时间抢足了他们能买到的最大数量的水产,连着好几天都是宁启言和宁晓文主厨,刘佳、王媛媛还有董文安和曲东打下手,三家凑在一起放开肚皮吃了个心满意足。
而私下里,趁着白诚毅他们下山的三天,胡子和杜程还有宁启言三人一起上阵,把平台上已经成熟的水稻全部收了回来。考虑到来不及再种一季水稻,宁启言干脆改种辣椒,入冬前把辣椒收回来做成辣酱,绝对好卖。
盐作为基础调料换购点一直提供,且价格低廉。大酱他们已经在卖了,辣酱也可以做,就等着空间里种的那些辣椒收获以后就能开始做第一批。而酱油宁晓文以前虽然没做过,但宁启言下载过制作流程,根据制作方法,宁晓文已经开始尝试着做了。至于食用醋,八月初的时候宁晓文就做了醋曲,就等着发酵好,尝试开始制醋。至于糖,就没办法了,就算同样有手工制作的方法,他们也没有大量的原料。
酱油、醋、大酱、辣酱,再加上同样在宁启言和宁晓文计划中却还没来及准备的番茄酱,宁启言觉得他们这一次真的可以取代上辈子他知道的那家调味品商家,只要原材料跟得上,他们甚至可以早早的就打出牌子。
至于最重要的原材料,宁启言相信,如果自家都不够充足,其他的私人小作坊更别想了!
85.丰收
炎热高温的酷夏虽然让一天两次不停浇水的人们苦不堪言,但气温略降,夏天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丰收的土豆和地瓜掀起了一片又一片的欢呼。
同样还是从山下最开始收获,但不等收割到山腰,漫山遍野的喜气洋洋让住在山顶的宁启言也忍不住提前开始高兴。
等到真正开始秋收,胡子、杜程、白诚毅、张伟和张平国五人一人一把犁,并排在前面翻地。犁地之后,土壤翻开,一个个比拳头还大的地瓜露出土层,宁启言他们就跟在后面捡。
地瓜个头虽然比不得以前市场里卖的地瓜那么大,但
分卷阅读125
- 肉肉屋
分卷阅读125
自从有了正式的营业执照,王洋更是理直气壮的做了个更大更醒目的牌子,直接立在院子门口——苍顶商店。
虽说现在必须用信用点才能到苍顶商店买东西,但自从刘佳和王媛媛解释是因为他们的商店已经取得政府的认可,已经成为正规商店,才不能直接接粮食,而是划信用点交易,各个买家心里却更放心里。
不管怎么说,有了政府的认可,他们身为消费者的权益就有了保障。而且现在政府下发的救济点还没有取消,等到秋收之后才会正式取消。每天还能白得一个信用点,家里有了粮食就不用再花信用点换粮,完全可以支付给苍顶商店。而且就算信用点不够了,他们还能拿着家里的玉米下山到粮店换成信用点。不过要是苍顶商店也能收粮食就好了,还省的下山一趟。
王媛媛笑呵呵的送走一个顾客,回头低声嘟囔:“又一个问收不收粮的!”
刘佳收起账本和转账的机器,坐下来:“再等等吧。”
其实自从在政府挂上号,租回转信用点的机器,按照政府的规定,他们苍顶商店可以代收粮食,而且和机器绑定的刘佳的身份证,也被放开权限,可以透支五千信用点出去。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代收五千斤以内的粮食,然后把相应的信用点划到卖粮人的身份证上。
但是这种代收粮食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任何利润的,都是原价收来以后原价交给政府,就算政府定期上来取粮,不用他们自己背下山,宁启言和董文安都不建议他们参与。
要是其他的事,虽然没有利润,但能方便附近的人家,还不用他们自己出太多力,他们当然可以顺手做一做。但粮食不一样,这可是入口的东西,还不是他们自家出产的,别说没有利润,就算有利润,也得掂量掂量敢不敢做。万一中间出点差错,他们可是有连带责任的。
至于刘佳说的等一等,眼看着气温有了下降的苗头,就快八月底了,距离地里的庄稼秋收也不远了,她们已经从之前那两个工作人员那知道消息,等秋收结束,政府会挨家挨户过来收粮食,毕竟这么多东西,总不能让大家都存家里,放不下不说,要是吃不完坏了也太造孽了。还不如换成信用点在手里存着。
而信用点的换粮比例自从玉米收获开始,重新恢复到一点信用点一斤杂粮,大米和白面的比例没有恢复,还是粮食危机时那样。其实这已经很好了,撇开大米白面,很多人都会拿收回来的玉米面换成信用点,再换成其他的杂粮。总不能因为收了玉米以后就光吃玉米面,多多少少也得换换口味。
她们家现在已经很少接到磨玉米面的交易了,倒不是说大家不磨了,而是几乎家家户户除了留种的玉米以外差不多都磨完了。
自从收玉米之后第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让家家户户差点来不及把玉米搬回山洞,那些本来打算现吃现磨的人家也在雨后背着所有的玉米过来磨成面,再怎么说磨成面的体积足以塞在山洞里,不至于放在院子里被雨淋。
那段时间简直是磨面的高峰期,不光是晚上,就连白天白诚毅他们的帐篷都得放下帆布,留人二十四小时开工磨面。否则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完成所有的订单。
不过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开春之后山里不是没下过雨,但都是些毛毛细雨,也不知是不是湿气不够,山上一次蘑菇都没长出来过。但夏天这几场大雨之后,蘑菇们就冒头了。虽然数量远没有去年漫山遍野那么多,但只要有心,仔细寻找的话,每家多少也能采到一两袋子。甚至还有家里劳动力充足的,留下看家浇地的人手后,和相熟的人家搭伙离开安全区,进深山采蘑菇。
出了安全区,越往深山走,没被砍伐的树木越多,自然蘑菇的数量也多了起来,往往出去大半天,就能背回来大包小卷的新鲜蘑菇。
不过他们三家人没跟着参合,宁启言直接每家给了一大袋子干蘑菇,回去泡发了吃,够他们吃很久了。
宁启言一家因为物资充足,还有空间做依仗,食物种类很多,以前攒着的蘑菇根本没吃多少。
除了大雨之后的蘑菇,这个夏天还有一件好事就是泪湖又大规模打了一次鱼。
因为苍顶商店天天人来人往的很多,哪怕他们已经很久没下山了,也提前得到消息。白诚毅一家子直接带着三家所有人的身份证,外加宁晓文和杨宇,搬着帐篷干脆在下山在泪湖边守了三天。第一时间抢足了他们能买到的最大数量的水产,连着好几天都是宁启言和宁晓文主厨,刘佳、王媛媛还有董文安和曲东打下手,三家凑在一起放开肚皮吃了个心满意足。
而私下里,趁着白诚毅他们下山的三天,胡子和杜程还有宁启言三人一起上阵,把平台上已经成熟的水稻全部收了回来。考虑到来不及再种一季水稻,宁启言干脆改种辣椒,入冬前把辣椒收回来做成辣酱,绝对好卖。
盐作为基础调料换购点一直提供,且价格低廉。大酱他们已经在卖了,辣酱也可以做,就等着空间里种的那些辣椒收获以后就能开始做第一批。而酱油宁晓文以前虽然没做过,但宁启言下载过制作流程,根据制作方法,宁晓文已经开始尝试着做了。至于食用醋,八月初的时候宁晓文就做了醋曲,就等着发酵好,尝试开始制醋。至于糖,就没办法了,就算同样有手工制作的方法,他们也没有大量的原料。
酱油、醋、大酱、辣酱,再加上同样在宁启言和宁晓文计划中却还没来及准备的番茄酱,宁启言觉得他们这一次真的可以取代上辈子他知道的那家调味品商家,只要原材料跟得上,他们甚至可以早早的就打出牌子。
至于最重要的原材料,宁启言相信,如果自家都不够充足,其他的私人小作坊更别想了!
85.丰收
炎热高温的酷夏虽然让一天两次不停浇水的人们苦不堪言,但气温略降,夏天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丰收的土豆和地瓜掀起了一片又一片的欢呼。
同样还是从山下最开始收获,但不等收割到山腰,漫山遍野的喜气洋洋让住在山顶的宁启言也忍不住提前开始高兴。
等到真正开始秋收,胡子、杜程、白诚毅、张伟和张平国五人一人一把犁,并排在前面翻地。犁地之后,土壤翻开,一个个比拳头还大的地瓜露出土层,宁启言他们就跟在后面捡。
地瓜个头虽然比不得以前市场里卖的地瓜那么大,但
分卷阅读125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