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探险寻宝
罗杰-艾伯特不是北美票房市场观察的专业人士,但他能够从生活经历里清晰感受到风向的变化——
随随便便挑选一个时间,哪怕是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前往一间电影院,都能够看到一个特别画面。
“请问,这里是结局几?”
一群人在询问一个相似的问题,带着雀跃和激动。
呼啦啦,一群人出现,而后离开;稍稍等待片刻,又另外一群人出现,买票进场;如此这般循环。
宛若童子军正在完成任务,又好像年轻人正在探险寻宝。
空气里,洋溢着快活的气息——
感恩节,的确就在街角。
一切,再简单不过,这些人全部都是为“蝴蝶效应”而来,以寻宝的姿态,正在收集电影的五个结局。
首映周末结束之后,各大电影院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需求,申请不同结局的拷贝,然后根据自己的策略进行排片,新线影业把决定权完全交给影院自己。
这些拷贝,按照数字标注,从结局一到结局五。
并且,这些数字也将全部体现在电影票的上面。
换而言之,如果有观众试图收集电影的全部结局,不再需要一次次试错、一边打听消息一边四处奔波、他们可以按照电影院提供的信息攻略地图。
有些电影院,坚持一个版本结局,避免观众混乱,他们的目标群众依旧是更为广泛的普罗大众:
一个对电影毫无兴趣的普通中年男人走进电影院随便挑选一部电影,他才不在意电影有几个结局也不好奇自己观看的是什么结局,随便一部电影就好。
这样的情况下,标注多个结局,反而可能赶客。
显然,这是电影院不希望看到的。
有些电影院,五个结局全部备齐,不仅能够满足狂热爱好者收集结局的需求,同时安排不同的观影活动:
比如五个结局同时段播放,而观众购买电影票的时候却没有标注结局版本,以开盲盒的方式让观众等待惊喜——
这样的活动,引起观众一片追捧,迎来无数好评。
安森也万万没有料想到,“盲盒”居然现在就出现了。
有些电影院,根据影院经理自己的喜好和判断,选择两到三个结局,如此一来,既能够满足狂热影迷收集结局的爱好,又不会影响电影院的排片。
毕竟,电影院的大屏幕还需要为其他电影腾空间,他们总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播放“蝴蝶效应”吧?
而且,五个版本结局,其实只是结局不同而已,电影主体内容并没有差异,谁要为了一个不同结局就把一部相同电影看五遍?
绝对只是少数。
说实话,如果导演能够在五个版本里分别埋下不同伏笔不同细节,引导向不同结局,以彩蛋的方式吸引观众注意力,以发现版本差异作为探险的乐趣,电影院应该会更加乐意放映多个不同版本。
可惜,新线影业预算有限,两位导演也不具备如此能力,这样的庞大工程也就停留在想象的层面。
自然而然地,这个疯狂的想法也就没有能够进一步推向极致。
话虽如此,但现实却是,对于2003年的电影市场来说,“蝴蝶效应”的营销策略已经足以点燃兴趣。
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年轻人们以追逐潮流的姿态,在电影院之间穿行。
略显保守、对电影缺少热情的普通人则抱怨不断。赞同和反对、拥抱和抗拒,两种姿态让“蝴蝶效应”的争议进一步推向巅峰,成为人人讨论的话题。
不止电影院,咖啡馆、超市、酒吧、餐厅以及街头,各个角落都能够听到似曾相识的辩论和对话。
“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蝴蝶效应”。
整个世界,宛若飓风般高速旋转,“蝴蝶效应”正在强势占据大众视野。
慢慢地,即使是那些不感兴趣乃至于破口大骂的观众们也不由自主地、无法控制地产生好奇心——
所以,“蝴蝶效应”的五个结局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蝴蝶效应”不同版本的结局是否能够变出一朵来?
在网络论坛里,抵制剧透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却依旧没有能够阻止“剧透党”们面目可憎的行动。
结局,终究还是泄漏出来,并且引爆整个网络,沸沸扬扬的争论演变为冲突,将这股热潮推向巅峰。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哪怕没有观看“蝴蝶效应”,并且对电影没有任何兴趣的吃瓜群众们也被卷入这场风暴,关于电影结局、关于剧透、关于营销策略以及关于电影本身等等。
不管是否愿意,“结局”们还是进入大众的视野——
这应该是第一次如此正式又如此吵闹的结局剧透了。
第一版本,七岁的时候,埃文再次和凯勒相遇,尽管略显迟疑,但终究,埃文还是控制自己继续前行,在道路上和凯勒擦肩而过,他们从来不曾相识,成为两条平行线,埃文彻底远离凯勒的生活。
这个版本结局,引起诸多争议。
表面看来,埃文放弃干涉凯勒的人生,但不少人认为这是自私的行为,尤其是埃文知道乔治对凯勒和汤米做了什么的情况下。
但其他人认为,一旦埃文开始干涉,历史又将重演,埃文的放手恰恰是对凯勒的保护,至少凯勒终究还是顺利长大。
第二版本,埃文还是进入大学,但这次他烧掉了日记本,把那些断片的记忆掩埋,放弃修改过去。
偶然间,埃文和成为侍应生的凯勒在街边相遇,埃文上前和凯勒打招呼,并且询问凯勒是否愿意出去喝杯咖啡。
这个版本结局是最为普通的,没有引起太多讨论,然而一部分影迷认为,这才是电影的真正结局——
坦然接受过去的丑陋和伤痕,然后抓住现在走向未来,不要因为记忆里的黑暗而否认自己的存在。
这,才是最富有哲学也最符合电影意义的结局。
也许埃文没有能够改变七岁的噩梦,但他坦然接受了那些伤痛,并且愿意再给自己和凯勒一次机会。
这就是生活。
看似普通看似简单的结局,反而具有返璞归真的力量。
不少影迷相信,这个版本的结局应该成为院线版标准结局。
网友们全然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些讨论这些分歧这些头脑风暴,恰恰是“五个结局”所追求的效果,而眼前上演的一切,完完全全按照安森的构想上演。
风暴,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
罗杰-艾伯特不是北美票房市场观察的专业人士,但他能够从生活经历里清晰感受到风向的变化——
随随便便挑选一个时间,哪怕是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前往一间电影院,都能够看到一个特别画面。
“请问,这里是结局几?”
一群人在询问一个相似的问题,带着雀跃和激动。
呼啦啦,一群人出现,而后离开;稍稍等待片刻,又另外一群人出现,买票进场;如此这般循环。
宛若童子军正在完成任务,又好像年轻人正在探险寻宝。
空气里,洋溢着快活的气息——
感恩节,的确就在街角。
一切,再简单不过,这些人全部都是为“蝴蝶效应”而来,以寻宝的姿态,正在收集电影的五个结局。
首映周末结束之后,各大电影院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需求,申请不同结局的拷贝,然后根据自己的策略进行排片,新线影业把决定权完全交给影院自己。
这些拷贝,按照数字标注,从结局一到结局五。
并且,这些数字也将全部体现在电影票的上面。
换而言之,如果有观众试图收集电影的全部结局,不再需要一次次试错、一边打听消息一边四处奔波、他们可以按照电影院提供的信息攻略地图。
有些电影院,坚持一个版本结局,避免观众混乱,他们的目标群众依旧是更为广泛的普罗大众:
一个对电影毫无兴趣的普通中年男人走进电影院随便挑选一部电影,他才不在意电影有几个结局也不好奇自己观看的是什么结局,随便一部电影就好。
这样的情况下,标注多个结局,反而可能赶客。
显然,这是电影院不希望看到的。
有些电影院,五个结局全部备齐,不仅能够满足狂热爱好者收集结局的需求,同时安排不同的观影活动:
比如五个结局同时段播放,而观众购买电影票的时候却没有标注结局版本,以开盲盒的方式让观众等待惊喜——
这样的活动,引起观众一片追捧,迎来无数好评。
安森也万万没有料想到,“盲盒”居然现在就出现了。
有些电影院,根据影院经理自己的喜好和判断,选择两到三个结局,如此一来,既能够满足狂热影迷收集结局的爱好,又不会影响电影院的排片。
毕竟,电影院的大屏幕还需要为其他电影腾空间,他们总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播放“蝴蝶效应”吧?
而且,五个版本结局,其实只是结局不同而已,电影主体内容并没有差异,谁要为了一个不同结局就把一部相同电影看五遍?
绝对只是少数。
说实话,如果导演能够在五个版本里分别埋下不同伏笔不同细节,引导向不同结局,以彩蛋的方式吸引观众注意力,以发现版本差异作为探险的乐趣,电影院应该会更加乐意放映多个不同版本。
可惜,新线影业预算有限,两位导演也不具备如此能力,这样的庞大工程也就停留在想象的层面。
自然而然地,这个疯狂的想法也就没有能够进一步推向极致。
话虽如此,但现实却是,对于2003年的电影市场来说,“蝴蝶效应”的营销策略已经足以点燃兴趣。
于是,就有了这一幕——
年轻人们以追逐潮流的姿态,在电影院之间穿行。
略显保守、对电影缺少热情的普通人则抱怨不断。赞同和反对、拥抱和抗拒,两种姿态让“蝴蝶效应”的争议进一步推向巅峰,成为人人讨论的话题。
不止电影院,咖啡馆、超市、酒吧、餐厅以及街头,各个角落都能够听到似曾相识的辩论和对话。
“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蝴蝶效应”。
整个世界,宛若飓风般高速旋转,“蝴蝶效应”正在强势占据大众视野。
慢慢地,即使是那些不感兴趣乃至于破口大骂的观众们也不由自主地、无法控制地产生好奇心——
所以,“蝴蝶效应”的五个结局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蝴蝶效应”不同版本的结局是否能够变出一朵来?
在网络论坛里,抵制剧透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却依旧没有能够阻止“剧透党”们面目可憎的行动。
结局,终究还是泄漏出来,并且引爆整个网络,沸沸扬扬的争论演变为冲突,将这股热潮推向巅峰。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哪怕没有观看“蝴蝶效应”,并且对电影没有任何兴趣的吃瓜群众们也被卷入这场风暴,关于电影结局、关于剧透、关于营销策略以及关于电影本身等等。
不管是否愿意,“结局”们还是进入大众的视野——
这应该是第一次如此正式又如此吵闹的结局剧透了。
第一版本,七岁的时候,埃文再次和凯勒相遇,尽管略显迟疑,但终究,埃文还是控制自己继续前行,在道路上和凯勒擦肩而过,他们从来不曾相识,成为两条平行线,埃文彻底远离凯勒的生活。
这个版本结局,引起诸多争议。
表面看来,埃文放弃干涉凯勒的人生,但不少人认为这是自私的行为,尤其是埃文知道乔治对凯勒和汤米做了什么的情况下。
但其他人认为,一旦埃文开始干涉,历史又将重演,埃文的放手恰恰是对凯勒的保护,至少凯勒终究还是顺利长大。
第二版本,埃文还是进入大学,但这次他烧掉了日记本,把那些断片的记忆掩埋,放弃修改过去。
偶然间,埃文和成为侍应生的凯勒在街边相遇,埃文上前和凯勒打招呼,并且询问凯勒是否愿意出去喝杯咖啡。
这个版本结局是最为普通的,没有引起太多讨论,然而一部分影迷认为,这才是电影的真正结局——
坦然接受过去的丑陋和伤痕,然后抓住现在走向未来,不要因为记忆里的黑暗而否认自己的存在。
这,才是最富有哲学也最符合电影意义的结局。
也许埃文没有能够改变七岁的噩梦,但他坦然接受了那些伤痛,并且愿意再给自己和凯勒一次机会。
这就是生活。
看似普通看似简单的结局,反而具有返璞归真的力量。
不少影迷相信,这个版本的结局应该成为院线版标准结局。
网友们全然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些讨论这些分歧这些头脑风暴,恰恰是“五个结局”所追求的效果,而眼前上演的一切,完完全全按照安森的构想上演。
风暴,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