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爷爷的书◎
    俯瞰着校园里奔跑着的学生们,霍刚心里不由感慨。
    “你跟老师如实说说,上高中到底是你自己的意愿还是真因为家里穷。”
    “我……想考大学。”
    面对最尊敬的老师,姜向南一改刚才对同学们的说辞,如实地说道。
    霍刚虽然不是班主任,对姜向南却一直关爱有加。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多年师生情谊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能概括的。
    “有志气!”霍刚抬起手忽然拍了下姜向南的肩膀:“虽然我不确信什么时候能恢复高考,但那一天肯定不远了!”
    他无比坚信那一天就在最近几年,所以知晓姜向南选择后才只是默默旁观着。
    而且恢复高考不止他相信,学校里大部分老师们都对此很乐观。
    “我也相信。”姜向南坚定地道。
    “好,好!”
    霍刚心中五味杂陈,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可一偏头看到姜向南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又将所有感叹都转换成了摇头叹息。
    “去吃饭吧。”
    姜向南离开后,霍刚突然有种多年来堵在胸口的郁气一下子通了的感觉。
    或许是发现身边还有坚持前行的年轻人能完成那些未完成的梦想。
    亦或又是办公桌上那一盒子糕点温暖了早已干涸的心口。
    霍刚取下断了个腿的眼镜,仰头望着模糊得像是一团火的太阳。
    “这些孩子们才是未来啊!”
    不论是打闹孩童,还是心有目标的少年,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就在霍老师缓缓从已经退休而产生的落寞中逐渐走出时,姜向北他们跟着姜爱国正在去往袄子山的路途中。
    家里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姜爱国带了三个孩子。
    前杠姜向南缩着肩膀,因为坐直就肯定挡了爷爷视线,一路上就没敢抬起头过。
    后座的姜向北也没好到哪去。
    她被挤得脑袋都不敢转,往左边是距离鼻腔两公分的旱烟袋,往右是随时能磨破脸皮的竹筐子。
    “向北,过两天我小弟回来了,咱们去河尾沟抓蚂蚱烤咋样?”
    坐姜向北身后的夏彩霞在几人中最舒服宽敞,路途中还有心思提起马上要从外婆家回来的小弟夏继强。
    前年夏宝华出生,刘春芳要上班还要带孙子,就干脆把小儿子夏继强送到了娘家住两年。
    现在小侄子能跑能走,小的那个也应该接回来排队上初中了。
    “好。”姜向北艰难回应。
    她话音刚落,突然颠簸起来。
    “下回你有什么赚钱的好点子一定要叫上我。”
    夏彩霞对前次姜向北他们赚了好多钱还耿耿于怀,愣是半句都不提自己装睡不起的事。
    姜向北根本顾不上回,只感觉自己屁股墩儿都好像颠成了四半。
    “到了。”
    种种折磨后,姜爱国终于放下腿,宣告目的地到了。
    新鲜空气涌入胸腔,姜向北使劲呼吸了好几口,终于从难受中缓过神来。
    “回去我们还是走路吧。”
    姜向南看过来的一瞬间,姜向北连忙提议。
    兄妹俩默契点头。
    小时候爷爷带着他们兄妹去其他镇上赶集,那时候从没觉得如此难受。
    记忆里的欢乐时光在两人逐渐长高之后再不复从前。
    “平子,在家不?”
    袄子山由几座不高的山坡连绵而成,中间山谷里就一座孤零零的院子建在那。
    姜向北四处观察过,方圆几百米开外都没有任何村落存在。
    而且姜向北回望刚才他们所经过的路时,差点没惊出一层冷汗来。
    路宽度堪堪够一辆自行车过,右边是玉米地,左边是一眼看不到底的山坳。
    姜向北又看向自家老哥,姜向南抹着额头的汗,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看来不是热……纯粹是吓的。
    “爱国老哥?”
    姜爱国连喊几声平子,泥瓦房的正屋里终于有了动静。
    随着老旧木门嘎吱一声被拉开,屋里走出个驼背的老头子,背着手走得极慢。
    大夏天里,老爷爷还披着袄子,走了两步就停下来哼哧哼哧地喘气,如此反反复复好几次,终于才走到院门前。
    “我以为你又进山了?”
    “前几天淋了雨有点感冒,好几日都没上山,也不知道山里现在究竟什么情况。”
    老人很瘦,拿下门栓的手骨瘦如柴,手背上长满了老人斑。
    “那还真赶巧,我这带了药。”
    原来一直威胁姜向北脸的箩筐里满满都是药材,其中还有两个小纸包是退烧药和医院配的感冒药。
    姜爱国展开其中报纸包着的小纸包,里面花花绿绿一大把药。
    “你先吃这个,吃完晚上就好了。”
    “多亏老哥挂念着,要不我一个老头子咋死的都没人知道。”
    平子爷爷是个很慈祥的老人,接过药后赶忙招呼几个孩子进去。
    “你吃完药先睡一觉,我领着孩子们进山去捡点菌子,等回来帮你把院里的篱笆修修。”
    姜爱国先环顾了一圈院子,目光落到右边被雨水冲垮的篱笆。
    “篱笆不用修,你们摘完就赶快回家,天黑了路不好走。”平子爷爷笑说。
    姜爱国没继续劝,把带来的东西都放到院子里,赶紧领着几人往小路上了山。
    山上很安静,要是不主动说话连自己的呼吸声都能听见。
    “平子是护林员,前几年我在袄子山迷路走到了这里,十天半个月都见不着一个人经过。”
    平子爷爷相当于住在袄子山背后,很少有人会翻山越岭发现这山坳里还有座房子。
    后背这面几乎没进来过人,所以菌子野果遍地都是。
    进山还没半小时,几人的背篓已经装满,姜向北还用衣裳兜了一大包红灯笼。
    红灯笼学名红醋栗,长得很像迷你版樱桃。
    红彤彤的不仅颜色很好看,还能用来做成面包馅料,代替蔓越莓酱。
    “这果子酸,你摘那么多干什么?”姜爱国哭笑不得。
    看孙女架势,要不是没工具带走,一定要全薅走才罢休。
    自己的小背篓装满,夏彩霞也帮忙兜了一大堆,两人衣裳都被沁染成了鲜红色。
    “我要做成灯笼果糖水,放点开水这么一冲,甜滋滋的多好喝。”姜向北舔嘴唇。
    想做面包,想做蛋糕,奈何没有烤箱,只能化成水当饮料喝了。
    “你一说我也想喝。”夏彩霞跟着舔嘴唇。
    “我总算晓得你们为啥能玩到一起……两人都嘴馋。”姜爱国笑。
    别人家的娃成天琢磨着多要点钱买零嘴吃,姜向北倒好,干脆跨过那一步琢磨怎么做。
    “爷,咱们明天再来呗。”
    “着什么急,八九月份山里还有好些果子,灯笼果你平子爷爷家背后就有,一会儿你们去那摘。”
    “爷,你有多久没回老家了?”姜向北突然没头没尾地问了起来。
    姜爱国竟然也能迅速跟上孙女跳跃的思维,还真在心里算了起来。
    “大概……二十多年了吧。”
    “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本书,书上说北方有种饼子要用炉子,你见过那种饼子吗?”
    姜爱国笑:“绕了个大圈,还是想问吃的。”
    “就是好奇吗!”姜向北傻乎乎地笑。
    饼子当然有那么点兴趣,其实是想引出炉子继而看看能不能求姜爱国给搭个烤炉什么的。
    当然这都得一步步的继续下去,现在就是先起个头而已。
    “一会儿到了平子爷爷家,自个儿去后院看。”
    一路说说笑笑,几人满载而归。
    进了平子爷爷的家,姜向北放下果子直冲后院而去。
    一眼扫过去,瞬间因眼前景象惊得张大了嘴。
    就在堆放柴火的棚子边上,有个造型奇特的东西。
    圆弧形,外部水泥,里面红砖,左边矗立着根高高的烟囱。
    这不正是姜向北一直苦苦寻找的烤窑,而且还是相当讲究的那种级别。
    前世为了练习手感与掌握烘烤温度,师父让姜向北从最基本的原始面包窑练习起。
    那种面包窑和眼前这个外形上大差不差,特别是保温方式简直一模一样。
    “这是个啥玩意儿?”
    看姜向北在圆圆的东西上摸来摸去,夏彩霞也跟着上来凑热闹一般摩挲了几下。
    粗糙的手感划得掌心生疼,不知道有什么好摸的。
    “我看书上说,这个叫面包烤炉。”姜向北用最简单的名词介绍。
    “难道国营商店的奶油面包都是用这种烤炉做出来的?”
    姜向南也跟着好奇起来,左右看看没看出个名堂,干脆把脑袋伸入了烤炉中。
    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好像还真从里面闻到了面包的香气。
    嘎吱——
    房子后窗突然被推开,平子爷爷和姜爱国纷纷探出半个身子来。
    “小向北同志还知道面包烤炉,真厉害!”
    “平子爷爷会烤面包?”
    “你平子爷爷不仅会这些洋人的玩意儿,还会说外国话,还能写外国字儿……”姜爱国说。
    什么叫人不可貌相,平子爷爷就是个特别好的例子。
    平子爷爷原名平江,年轻时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又去国外留学。
    多年学成归来进入国家科研单位从事武器研究。
    可惜这样的生活因为某些特殊事件戛然而止,平子爷爷因为留学经历立刻被打成了反动通敌份子。
    在劳改农场改造七年,好不容易才因老领导多方奔走而平反,是洛川市第一位平反的知识分子。

章节目录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二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汀并收藏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