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82部分阅读
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82部分阅读
试验,他用两段文字材料描绘一个人。一段把他描绘成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的人。另一段文字则把他描述成一个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研究发现:只看第一段描述的人,绝大多数将这人看成一个友好外向的人;只看后一段描述的人,对这个人的观感却是沉默内向孤僻,不好相处。
然而,有关两段描述的事例集中在一块儿,一起向人描述时,哪一段描述放在前边,多数人得出的结论,就是头一段描述给他的印象,第二段材料所发生的影响很小。每个人,每次做的事情都有“第一次”。不管跟某人认识多久,“第一次”只有唯一的一次,那一次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即便后来如何的改观,对方还是会永远记得那个“第一次”,这就是第一印象的力量。
夏浔,现在已经给自己准备投靠的大老板留下了一个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他只要与燕王府保持这种友好的关系就成了,燕王一日不下定决心造反,他就不能旗帜鲜明地站到燕王那一边,当然,事有例外,如果他能掌握朝廷对燕王动手的准确时间,那么
夏浔记得历史上,是北平都指挥使司的张信率先向燕王提醒朝廷要对他动手的,恩怨分明的朱棣从此视张信为大恩人,当了皇帝后,见到张信犹自口口声声称他“恩张”,靖难功臣中,张信一直没甚么太大的战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但是朱棣称帝,封赏功臣的时候,张信就因为这一桩事,却是封了国公的。
抢个国公来当当,似乎也不错。
夏浔笑得更愉快了
第249章 建文元年
明天就是除夕了,街头爆竹声声,夏浔踏着白雪中红红的爆竹碎屑,嗅着那火药味儿,回到了自己租住的小屋。
院门没锁,夏浔伸手一触院门,便发觉有人来过了,他事先做好的记号已经不见了。夏浔立即按紧了刀,微微侧身,伸手一推院门,稍顿片刻,这才倏然闪入。
“哎哟,杨大人,您可回来了。”
一个青衣小帽的家丁向他点头哈腰地陪笑,屋檐下,正握着一双小拳头凑到嘴边呵着气,两只脚在雪地上跺来跺去的小姑娘也转过身来,棉夹裤百褶裙浅蓝色比甲,头梳三丫髻,乌亮的秀发分成两束垂在削肩上,纤腰一束,素面朝天。
干净素雅鲜嫩,如明前的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还是一旗一枪的极品。夏浔仿佛看到一片嫩芽在杯中舒展伸延,上下沉浮,渐渐汤明色绿,香气宜人
少女如茶,这个美丽的少女,就像一杯明前的好茶。
“你傻了呀,不认得我么,哥”
小姑娘顿足向他笑,有意地加重了最后一个字的语气。
“哦,啊妹妹呃,这是”夏浔松开了刀柄,诧异地看向那家丁。
家丁笑道:“令妹非要回来跟你过年,老爷拗不过她,就叫小的把令妹给大人送过来了。我们老爷说,大人您孤身在外,不妨就到我们家一起过年的,可令妹不答应,说过年的时候,自当自家人守夜,倒也是的,喏,这有几样东西,新衣新帽,都是按照大人身材定做的,还有几匣吃食,是我们老爷送给大人的。”
“啊,员外太客气了,请代我谢过员外,等明儿,我去给员外拜年的时候再当面谢过。”
那家丁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大冷的天儿,大人兄妹快回屋歇着吧,就别跟小的客气了,小的这就回去了。”
送了那家丁出门,夏浔赶到茗儿身边,放下手中提着的几样吃食,一摸她的小手,小手冰凉,夏浔不禁说道:“在谢传忠家待得好好的,非要过来干什么,瞧你冻的。”
茗儿小脸一红,很不自然地从他手里抽回了手,她当自己是个大姑娘了,尤其是在宫里又受女官多日教诲,不知不觉开始有了男女之防的意识,可在夏浔眼中,她还是当初那个穿着一身雪白的狐裘,打扮得好像兔宝宝的小丫头,方才初见她时虽有一种少女初长成的惊艳,可一俟认出她是茗儿,却又把她当了小丫头。
茗儿给了夏浔一个俏巧的白眼,嗔道:“你还说呢,把我往别人家一丢就不管了,你也不来看我,我也不好去找你,大姐家里情形如何我也不知道,想找你又不方便去,大忙人,我不趁这机会出来,还什么时候出来。”
夏浔干笑道:“这个一来的确是忙,再者说,我也是为了你好,反正你在那儿吃住不愁,我若常去谢家,引起有心人注意,不就暴露了郡主身份”
“成啦成啦,你总有理,打我认识你就知道啦,本姑娘说不过你,快开门吧,我要冻死了。”
夏浔摇摇头,赶紧过去打开门锁,推门让她进去,又回身把自己买的几样食物和谢家送的一些年货都拿进屋去。茗儿在房间里好奇地东看西看,“嗳,你把灯点上好不好啊,太暗了。”“你这屋里怎么也这么冷啊,没生火盆么”“这还有灶台呢,你个大男人,会做饭吗”
好奇宝宝一惊一乍的,见了什么都觉得稀罕,她东问西问的当口儿,夏浔已熟练地用铁钩子提起炉盖,捅开了焖着的煤块,让火苗子窜上来,又勾了勾下边,将带着余火的一些煤渣撮出来塞到灶下,扯来几把庄稼秸儿填进去,火苗儿在灶下也迅速燃烧起来,夏浔又舀了几瓢水倒进锅里,盖好锅盖,所有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哇,你太厉害了真是太厉害了生炉子生火做饭你都会,你真是太厉害了,我就不会”
红红的火光映着茗儿红红的脸蛋,那双慧黠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钦佩和惊叹。
夏浔无语了,自打认识她,他流过血负过伤拼过命,做过那么多大事,惹过她生气,见过她感动,就是从来没见过她这样钦佩得五体投地如见偶像的模样,不就是生个炉子烧锅开水嘛,不能理解,真不能理解,有代沟啊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姐姐姐夫好可怜,你真的不会帮着皇上找他们的碴儿”
“真的。”
“你是好人,我没看错你”
茗儿非常感激,她很感激地对夏浔下了一个评语,然后问道:“有什么吃的吗我饿了。”
这句话跳跃性有点大,夏浔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喔,有点吃的,不过都是些酱菜卤菜,你先垫一口,燕王府送了我一只飞龙,已经收拾好的,我把它炖了,让你喝口热汤。”
眼见夏浔打开纸包,提出一只收拾好的大鸟儿,揭开锅盖丢进热气腾腾的锅里,茗儿惊奇地道:“这样就行了原来做饭也很容易的。”
夏浔笑道:“如果做别的东西这样当然不行,唯有飞龙例外,这种飞禽,肉味极其鲜美,炖汤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放,炖好了一尝,那汤的滋味自然鲜美之极,如果真的放点油盐葱蒜什么的,反而会坏了它的味道。”
“哦哦”
茗儿馋涎欲滴地咽了口唾沫,恋恋不舍地看着夏浔盖上锅盖,在灶旁的小马扎上坐了下来,双手抱膝,望着那红红的炉火,久久,忽然一叹。
夏浔把几样吃食盛到碗碟中摆上桌面,听她叹气,睨了她一眼,问道:“小小年纪,叹的什么气”
茗儿把下巴支在膝盖上,双手托腮,蜷得像只小猫儿似的,幽幽地道:“我想家了,我想起在家里过年的时候好热闹的,祭祖呀扫庭呀朝贺呀到处贴春联儿,亲朋来往不断,守岁的时候,爆竹彻夜不停,灯火彻夜通明,后宅里斗鸡弹棋投壶蹴鞠玩酒牌打马吊打双陆踢毽子
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能洒扫庭院的,我在院子里玩,总是踏着厚厚的爆竹碎屑,就像踏在软绵绵的红地毯上,许多亲戚,还有三个姐夫家,都会派人回来,我的辈份大,家里要给我准备好多封红包,足足三大箱子,然后不断的有人跑来给我拜年,我就一封封的红包发出去”
夏浔坐下来,默默地看着她,默默地听着。
茗儿继续道:“大年初四,迎灶神下凡,又是一番供奉;大年初九这天,是天公生,要烧香祈福,为天公。正月十五,要闹三天的花灯猜灯谜吃汤元,拖拖拉拉的,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才算正式过完,好热闹唉”
她轻轻抬起头,幽幽地问夏浔:“你说,这样快乐的日子,还会再有么”
夏浔沉默片刻,笑笑道:“年年过年,怎么会没有”
茗儿道:“我说的是我家,二姐全家被拘押于蜀地为囚,大姐全家现在前程未卜,三姐一家将来还不知道会不会步了他们的后尘。皇上如果收拾了我的三个姐姐家,会不会提防我们徐家大哥心向朝廷,二哥安分守己,三哥为姐姐姐夫们打抱不平,我不知道谁对谁错,不知道谁有道理,我帮不了他们,出面也只有添乱,就只能躲在这儿。今年家里过年,和去年就该大大不同了,明年呢”
夏浔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先吃点东西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以后的事,未必如你所想那般悲观吧。”
茗儿叹息一声,漫声吟道:“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对国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躲债的穷人过年的时候也会千方百计回家去,负案在逃的凶犯过年的时候也会冒着落网的危险回家去,远在他乡的游子更会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就为的能和家人一起守岁一起过年。
对皇家来说,对建文帝来说,尤显重要。
正月初一,建文临朝,为祭奠先帝,不举乐。随即,祀天地于南郊,率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赴太庙祭拜。
随后,返回朝堂,在金銮殿下颁布建文元年第一道圣旨:尊皇考先皇太子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妣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妃吕氏为皇太后,册封皇太孙妃马氏为皇后。封自己的兄弟允熥为吴王,允熞为衡王,允熙为徐王。立皇长子文奎为皇太子。诏告天下,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鳏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振罹灾贫民,大赦天下。
金殿上,朱允炆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他的皇祖父打下偌大江山,坐了三十一年皇帝,他还年轻,他相信建文的朝代,将比祖父更为久远,他将打造一个大大的盛世,远超他的祖父,成为大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圣君。
钟声悠悠,从这一天起,洪武大帝的时代彻底成为过去,他朱允炆的时代,来临了
第250章 三个二百五
建文帝正式更改年号后,第一道诏书就是封父封母封妻封弟,太子也立了,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作为建文帝最倚重宠信的大臣方孝孺,也适时地上书,就今后建文王朝的治政方针,洋洋洒洒地上了一份万言书。这封奏疏一上,立即轰动朝野,建文帝视之为至宝,而朝中文武百官却是议论纷纷,一向和方孝孺同进同退的黄子澄齐泰却齐刷刷地保持了缄默,保持了和此事的距离。
因为方孝孺这份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其核心思想只有两条:一,复上古官制;二,复井田制。
朱允炆对方孝孺的意见深以为然,立即召见,商议详情,同时把户部尚书王钝户部左侍郎卓敬右侍郎夏原吉也一起召了来,因为今日所议,主要是关于井田制的意见,朱允炆想听听户部对此议的看法,结果户部三个大官儿众口一辞,齐声反对。
方孝孺一见,书呆子气发作,便在谨身殿内和三位户部官员理论起来。
方孝孺道:“均为天民,谁贵谁贱如今富贵不同,富者之盛,上足以持公府之柄,下足以钳小民之财。公家有散于小民,小民未必得也;有取于官家者,则小民已代之输矣。富者益富,贫者益贫;二者皆乱之本也。使陈涉韩信有一之宅,一区之田。不仰于人,则又终身为南亩之民,何暇反乎
所以,要使天下安定,四海升平,就要以天所产,以养天民,使得于天厚者不自专其用,薄者有所仰以容其身。而要均贫富,莫若行井田,井田之制乃三代圣人公天下之大典,今天下丧乱之余,不及承平十分之一,均田之行正当其时,但使人人有田,田各有公田,通力趋事,相救相恤,不失先王之意,则天下安定矣。”
户部三个主事官听了这番天方夜谭般的理论,只觉匪夷所思,夏原吉毫不客气地反驳道:“但依缑城先生所言,天下未必大治,依我看来,却是必将大乱了”
方孝孺怒道:“此言何意”
夏原吉道:“缑城先生直欲排洪荒而开二帝,去杂霸而见三王,确是志向远大,所言于学理之上,亦不可谓不周密详备,唯其具体行之,则不免迂阔,纯属空谈。井田之法可行于上古,却难行于今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通权达变才是治世之道。”
方孝孺不屑地道:“夫五经,孔孟之言,唐虞三代治天下,大见成效。其君尧舜禹汤文武,其臣皐夔益伊傅周公,皆具道德仁义礼乐。封建井田,小用之则小治,大施之则大治,岂是虚夸浮辞”
卓敬听了忍不住了,他虽然在削藩的问题上是坚决站在方孝孺一边的,可他毕竟在户部为官多年,是个干实事的,听了方孝孺这番夸夸其谈的荒唐言论,只觉如果皇上真听了他的话去复什么古,搞什么井田,那也不用人家来反,这天下就要被他自己给折腾没了。
卓敬忍无可忍地道:“先生说井田不复,仁政不行,刚天下岌岌危矣。若行井田,则天下治矣。那么上古三代,今在何处汉唐宋之盛世年代,又与井田何干”
方孝孺道:“上古三代,是仁义而王,道德而治,那是正统,以后所有各朝不是智力而取,便是篡弑以得,都是不合乎正道的,汉唐宋,其主皆有恤民之心,可谓副统,但较之圣人之治,仍然差得很远,称不上正统之治。”
在他眼中,除了那传说中的上古美好年代,自秦汉以来,所有盛世都算不得甚么了。户部尚书王钝被气笑了,他慢吞吞地说:“缑城先生,井田之制,崩坏已数千年了,今若依上古规矩,重复井田,恐怕不独皇上和朝廷为天下所诟病,也难乱动荡马蚤乱了,还请先生三思。”
方孝孺道:“不行井田,不足以行仁义,而欲行仁义者,必自井田始。井田之制若能得以施行,则四海无间民,再以政令申之德礼化之,乡胥里师之教不绝,天下必将大治。依我想来,只要推行其法,近者十年,远者数十年,周之治便可重见人间,到那时将海晏河清,太平万年如今人民不解其术不知其理,诟辱动荡,也不过是一时作为,又算得甚么我等要行千古之治,忍不得一时之辱一时之乱么”
夏原吉冷笑道:“夸夸其谈,不切实际,如此作为,不过又一王莽耳”
方孝孺勃然大怒,厉声喝道:“夏原吉,你说甚么”
“好啦好啦,此事容后再议,让朕再好好想想。”
朱允炆本来是对方孝孺所构勒的美好蓝图非常向往的,可是一见户部三个官儿简直是毫不犹豫,众口一词地予以驳斥,他的底气又没了,忙打圆场劝和起来。
打发了户部三位官员出去,朱允炆便安慰方孝孺道:“先生勿恼,朕觉得先生所言是甚有道理的,只是欲行井田,牵涉众多,还须从长计议,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急不来的。先生请坐,咱们再议议复周礼,恢复上古官制之说。”
余怒未息的方孝孺坐下,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君主当效仿上古圣君,无为无谋,垂拱而治天下。而上古之礼上古官制,则是无懈可击的治世之法。”
朱允炆欣然道:“那么,若依先生所言,朕该操持何术,以治民养民呢”
方孝孺道:“这第一么,就是恢复宰相之制,三公之位,古所谓共天职,治天民者也。芶释当世之贤才而置诸位,拱手而责其成功,可也。只要有宰相辅佐圣君,则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第二就是应贤纳谏,任人以位而不假之权,犹不信也。假之权而不用其言,行其道,犹无权也。用之不能尽其才者,人主之责也。所以身为君主,当虚心纳谏”
户部三个官儿走出谨身殿,互相看看,犹如梦中。
夏原吉不敢置信地道:“久闻缑城先生博学多才,天下大儒,怎么说出这等愚蠢之论泥古不通,毫不适用”
卓敬苦笑道:“我大明距周朝相去三千年,三千年来势移事变,不知凡几,可缑城先生竟然以为改制定礼,恢复井田,乃是治世良方。若真依他所言,朝廷也不用削什么藩了,不管是王是侯,是官是民,只要能反的,统统都要反了。这哪是太平之术啊,简直是毁人不倦呀”
户部尚书王钝道:“缑城先生正直节义,品格上是没说的。于经学理义之研究,也是素来被人敬服,但若说治理天下”
王钝摇了摇头,说道:“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有大臣以缑城先生素有贤名,举荐于太祖,太祖喜其举止端庄,博学多才,却只赏不用,鼓励他继续钻研学问,便打发回乡了。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又有朝臣举荐缑城先生,太祖仍然不肯让他入朝,只遣去汉中做了教授,教书育人,讲学不倦。太祖深察其性,慧眼识人呐。缑城先生用之得法,乃是一个良臣,用之不得法,恐怕”
王钝收住声音,三个官儿一齐摇起头来,站在宫门处的侍卫远远看去,就见三个官儿动作整齐划一,连乌纱颤动的频率都是一模一样,不禁蔚为奇观
方孝孺忙着上书改制复井田的时候,齐泰和黄子澄也没闲着,削藩的动作紧锣密鼓,燕王身边的兵都调光了,北平该换的官儿也换得差不多了,两人开始琢磨怎么顺利把燕王拿下。
今日金陵下了一场小雪,雪花飘零,益增情趣,黄家暖阁里热流四溢,黄子澄置了酒菜,与齐泰小酌。
黄子澄道:“尚礼,削藩之难,难在削燕。我等苦心筹谋,先易后难,如今准备得也差不多了。可是燕王有功无过,锦衣卫那边迄今也没抓住他的什么把柄,派去北平的官员私下走访,也没找到他的什么罪证,如今一连削了三个藩王,已是天下震动,如果强削燕藩,朝廷不免会失了天下公论,如之奈何”
齐泰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当初他全力谏议擒贼擒王,先拿燕藩,黄子澄却不肯,非得按部就班,先剪羽翼,好啦,现在羽翼剪得差不多了,燕王身上的毛都快被拔光了,他又爱惜起自己的羽毛来,既要削了燕王,又要保全名声,你问我有何妙计,我问谁去
可是对黄子澄他又不好发作,忍下气来仔细想想,齐泰答道:“如今万事俱备,只待查访出燕藩的劣迹,就好名正言顺地拿人,奈何却没他的把柄好抓,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锦衣卫,现在真的是做不得大事,他们一贯擅长无中生有,鸡蛋里挑骨头,怎么这回就挑不出把柄了呢”
黄子澄得意地一笑,抚须说道:“尚礼呀,这一点我也正在苦恼,为此思索了一夜,想到了一个办法,正要与你商量,你且听听是否可行。”
齐泰虽不满他的卖弄,对这等大事还是极为上心的,立即倾身上前,说道:“你有主意了快说来听听。”
黄子澄道:“朝廷易年号,燕藩派长史葛诚赴京道贺,这葛诚与为兄是同年进士,为兄素知他的为人,胆小怕事,首鼠两端。如果能以朝廷之势威压,策反此人,便其隐于燕王身侧,缓急之间,便大有可用了,如果实在拿不得燕王把柄时,便让这葛诚出面告发,他是燕王府长史,告发燕王谋反,纵无实据,也勉强可塞天下悠悠众人之口了。”
“策反燕王府长史妙啊,这可是燕王给咱们送上门来的机会,以行兄果然妙计,他日海内一统,以行兄功不可没”
黄子澄得意大笑,举杯在手道:“我等忠心为国,个人功业,实也算不得甚么,既然尚礼也赞成为兄的主意,那咱们明日一早,便将此计献与皇上。来,你我先满饮此杯,愿我大明蒸蒸日上,国运永昌”
“干”
“干”
第251章 哈哈哈哈
入午门,过奉天门,奉天殿,葛诚越来越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路上,那宫阙巍峨将校威武,旗幡招展,法度森严,将皇家气派显露无疑,葛城已经臣服在这种庄严神圣的皇家气氛中了。
以前,他也曾代表燕王到京祝贺过新年,可那时候,他从来没有机会深入帝宫。那时候,太祖二十多个皇子,俱有使节前来,皇帝是在奉天殿接见他们的,葛诚只需要混在那么多使节当中,膜拜高呼进退如仪也就是了,可这一次,是皇帝单独召见,而且是未出元旦,便召见他这位藩王使臣,经这帝宫威严一吓,葛诚不禁有些诚惶诚恐了。
“皇上,燕王府长史葛诚到了。”
引路的小林子向里边细声细气地禀报一声,里边传出一个冰冷冷的声音:“叫他进来”
“葛大人,皇上召见呢。”
小林子回头招呼一声,葛诚连忙整整衣冠,迈步进了大殿,连头都不敢抬,低着头沿那红毡快步向前走了几步,“噗嗵”一声跪倒在地,五体投地,惶然说道:“臣葛诚,拜见陛下”
上边没有声音传出来,葛诚大气不敢喘,伏在地上不敢动弹,只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
“起来吧,一旁站下。”
上边终于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葛诚暗暗松了口气,连忙叩首道:“谢陛下。”
他站起身来,偷眼往上一瞧,就见皇上头戴翼龙冠,冠上系一条白绫,身穿龙袍,龙袍外罩一件白色的麻衣,葛诚不敢多看,只睃这一眼,便赶紧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喘,仔细想想,皇上长什么样儿,他都没有看清。
“皇上果然至仁至孝啊,虽然先帝曾有遗诏,天下只服孝三日,皇上下朝之后,仍然为先帝带孝,这份孝心”
葛诚正胡思乱想着,朱允炆已淡淡地道:“葛诚,你可知朕今日单独召见你,所为何来”
葛诚赶紧欠身道:“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葛诚,朕看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
朱允炆一句话,葛诚双膝一软,噗嗵一声,再度跪倒在地,惶然道:“臣愚昧,不明不明陛下心意”
朱允炆“啪”地一拍桌子,喝道:“你这燕藩长史,是朝廷所派,你食朝廷俸禄,自当忠心辅佐燕王,为朝廷尽忠,可你尸位素餐,毫无作为,燕王蓄意谋反,你身为长史不能规劝他恭顺朝廷,身为臣子不能将燕王不臣之事禀告朝廷,如此不忠不义,你想诛灭九族吗”
“陛下,臣冤枉”
朱允炆喝道:“冤枉难道你对燕王的反意和不轨行为竟一无所知”
葛诚吓呆了,只顾叩头,语无伦次地道:“臣确实一无所知,一无所知呀。”
朱允炆冷笑道:“燕王收买人心,久蓄异志,平时言谈举止之间,岂能丝毫不露端倪他的反迹,朕在京城都已耳闻了,你竟不知道葛诚,你可知,欺君之罪,同样是罪诛九族呀。”
葛诚快哭出来了,他就知道,自己这个倒霉长史就是个背黑锅的,葛诚骇得手脚冰凉,只是自诉清白,哪还记得朱棣临行嘱咐,趁机替他剖白一下心志,求得皇帝高抬贵手。
朱允炆道:“看你一片至诚,对燕王所为,似乎真的一无所知”
葛诚赶紧道:“是是是,皇上英明,臣确实一无所知”
朱允炆截口道:“然,你身为燕王府长史,燕王蓄意谋反,你一句一无所知就可免罪么身为王府属官之首,朝廷遣派的大臣,燕王谋反,你纵不知情,也难逃死罪,妻小家眷更要依例发配教坊司,我大明律例,难道你不知道”
葛诚体似筛糠,只是发抖:“臣知道,臣知罪,不不不,臣不知道,臣有罪”
朱允炆见他骇得语无伦次,心中一阵快意,便放缓了声音道:“你且莫慌,朕之所以单独召见你,就是因为朕知道,你在任上虽无所作为,对朝廷的一番忠心却是没有变的,朕不想让你这个忠臣为逆贼受过,所以想给你一个机会。”
“皇上英明皇上仁德,臣臣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葛诚把头磕得砰砰直响,朱允炆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说道:“好了,你起来吧,朕今天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心向朝廷,朕总不会亏待了你的。来日若有功劳,这封赏也是少不了的。”
葛诚赶紧道:“谢皇上,臣愚钝,对燕王的反意,真是半点不知啊。”
说到这里,为了取信建文帝,葛诚把燕王朱棣日常举止行为事无巨细地向朱允炆禀告了一番,建文帝连削三位藩王之后,燕王如何阴霾不乐心事重重,燕王子们如何满腔愤懑,甚至口出怨言,燕王府的侍卫仆从们如何说三道四,反正他听到的,加上他想象的,全都一股脑儿向朱允炆合盘托出了。
朱允炆的脸色愈加祥和起来:“来人呐,给葛长史看座。”
葛诚惶然道:“不不不,陛下面前,哪有微臣的座位。”
朱允炆笑容满面地道:“叫你坐,你就坐,不要客气了,朕一向是礼遇臣子的,对忠臣孝子,尤有敬意。你对朕忠心耿耿,朕岂能不敬,坐吧。”
“是,谢皇上。”
葛诚小心翼翼地把半个屁股贴着椅子坐了,朱允炆道:“葛爱卿,燕王久蓄反志,一旦付诸行动,朕是不怕的,以我朝廷威威,要灭藩王之乱,不过是弹指间事。然则,战乱四起,难免祸延朕的子民,朕于心不忍呐,为了尽可能把这藩王谋逆的祸害降至最低,朕有一事,要你去做,你可答应”
葛诚赶紧又出溜到地上,双膝跪下,顿首道:“臣为陛下,万死不辞”
朱允炆欣然起身,将他扶起,温和地道:“燕王既存反意,为了江山社稷万千黎民,纵然他是朕的叔父,朕也不能不大义灭亲了。朝廷已决意削藩,朕想要你回到燕王府后,阴刺燕王罪证,配合朝廷除掉燕王,事成之后,你就是诛逆第一功臣,朕自然不会忘了你的,你可愿意么”
葛诚被天子一扶,只觉腰眼处突地一跳,两股暖流直冲头顶,浑身血脉贲张,两条大腿都飘飘的打起颤来,立即激动地道:“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不负陛下所托”
夏浔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一推院门儿,便发现自己事先掩在门扇上方的树叶儿掉了,便知道又有人进去过了,不禁会心地一笑。
自从那晚与小郡主茗儿一同守岁,促膝谈了一夜的心事之后,小丫头对他有了亲近之意,有什么喜怒哀乐,都愿意跑来向他诉说。夏浔是一个最好的听众,他耐心地听,不时还给她一些安慰和劝解。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小丫头,喜怒哀乐是多变的,心思想法也是五花八门,好在夏浔见多识广,茗儿心中曾经的大骗子,竟然成了她最信任的心理导师。
夏浔推开院门,笑盈盈地向前望去,只当是茗儿小丫头在那里,一抬头看清那人,却是脸色一僵。身穿羊皮袄,头戴狗皮帽,打扮得跟北方的皮货贩子似的一身臃肿,只有一张脸倒是俊逸如旧,可不正是锦衣校尉萧千月。
夏浔诧异地道:“千月,你怎么来了”
萧千月笑吟吟地道:“怎么,不愿意看到我么”
上次周王府之行,萧千月事情办得漂亮,已因功被罗佥事召了回去,因此心情格外地愉悦,他走过来道:“百户大人,我看你一天到晚优哉游哉的,我都替你着急呀,怎么样,可曾拿到了燕王的什么把柄”
夏浔神色一苦,叹道:“谈何容易我这些天就像一只耗子,燕王府上上下下都被我转悠遍了,可就是拿不到有力的证据呀。”
萧千月陪着他往屋里走去,说道:“嗯,大人也预料到了,燕王如果这么好对付,朝廷也不用如临大敌了,反正你盯紧了他,总有机会捉住他的痛脚的。”
夏浔反问道:“你怎么来了,大人叫你来,就是为了安慰我几句”
萧千月笑道:“自然不是,我来北平,是散布消息来了。”
屋中炉火用煤球儿压着火,炉上水壶已是烧开了的,夏浔给他沏了杯茶,送到面前,坐下问道:“散布消息,散布甚么消息”
萧千月笑道:“呵呵,比如说,燕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心怀异志,蓄谋造反啦。燕王现如今正在王府里头日夜打造兵器,准备起兵啦,大致如此吧。”
“什么”
夏浔有点儿哭笑不得:“千月,你可不要自作主张啊,散布这些不堪一击的拙劣消息,能济得甚么事。”
萧千月捧杯在手,眨眨眼道:“怎么”
“怎么燕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心存反意了他反谁呀,十多年前太子还活着呢,秦王晋王两位王兄也活着呢,不管从哪儿论,也轮不到他有资格当皇帝,他能未卜先知,知道这几位哥哥肯定早早的过世
再说,在燕王府里打造兵器那更不靠谱了。要造反,首先就要有兵,有武器甲仗,兵呢他把辖治北地边军的兵权交出去了,连燕山三护卫也交出去了,靠什么造反想造反的话会交出这些兵么兵都交出去了,打造兵器给谁用舍着训练有素的精兵不用,他要临时招募些农民和商贩不成
再说,燕王既然十多年前就开始准备造反了,现在才在王府里支起炉子炼钢炼铁打造兵器那他这么多年干什么去了他真要在王府里边造刀造枪,这一天得往王府里运多少煤炭木材雇多少工匠,买多少钢铁他就有把握王府那么多侍卫下人里边,没有一个朝廷耳目你呀,还不如说他在深山老林里雇佣大批铁匠私造兵器更靠谱儿。
再者说,这里可是北平,北地边防的大本营,城里有四处军械库,什么样的兵器没有那可都是朝廷武备司监督打造质量上乘的刀枪剑戟弓弩鞍鞯,既然决心造反了,你说他是抢军械库容易,还是在王府里支开摊子大练钢铁容易这谣言也太容易穿帮了。”
萧千月笑嘻嘻地道:“呵呵,像百户大人这样的明白人,当然糊弄不了。”
他微微向前倾身,低声说道:“其实这是罗大人的意思,朝廷一连削了三个藩王,民间百姓议论纷纷,朝廷已经有些吃不住劲儿了,得让他们知道,不是朝廷想削藩,而是诸藩逼着朝廷不得不削藩。我散播的这些消息,当然糊弄不了官员士绅那样的精明人,可是要糊弄老百姓容易啊”
萧千月得意洋洋地道:“那些愚夫蠢妇哪想得这么明白,你说他就信喽这谣言让他们三传两传的,就能编出许多新的瞎话儿来,人人都这么说的时候,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呆子们也会坚信不疑的,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啊”
萧千月刚说到这儿,吱呀一声房门开了,茗儿小郡主笑盈盈地站在门口,两只脚调皮地踩在门槛上,忽地看见房中有客人,夏浔和一个男人隔着一张桌子,俯身向前,窃窃私语些甚么,茗儿脸上的笑容登时一僵。
萧千月扭着头,把小郡主从头打量到脚,微微眯起眼睛,问道:“这是谁”
茗儿眸波一闪,马上很机灵地叫道:“哥,他是谁呀”
夏浔暗暗叫苦:“坏了,坏了,我哪有妹子啊,旁人不知道,千月可是知道我底细的,这丫头,这回可是聪明过头了。”
“哥”
萧千月果然大为惊诧,狐疑地道:“哥,什么哥,大人,你什么时候多了个妹妹”
“啊啊哈哈哈,是这样,来来来,我介绍你们认识。”
夏浔站起来,笑容满面地走过去,一面频频向茗儿使眼色,一面大大咧咧地揽住她的香肩,扭头指着萧千月道:“这位,是我的好朋友,姓萧,萧千月,刚到北平,特意来看我。千月啊,她是我的哈哈哈,你知道的啊,哈哈哈哈”
萧千月茫然道:“我知道什么”
看见夏浔脸上有些诡异的笑容,萧千月突地恍然大悟:
锦衣夜行第82部分阅读
-
锦衣夜行第82部分阅读
- 肉肉屋
锦衣夜行第82部分阅读
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82部分阅读
试验,他用两段文字材料描绘一个人。一段把他描绘成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的人。另一段文字则把他描述成一个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研究发现:只看第一段描述的人,绝大多数将这人看成一个友好外向的人;只看后一段描述的人,对这个人的观感却是沉默内向孤僻,不好相处。
然而,有关两段描述的事例集中在一块儿,一起向人描述时,哪一段描述放在前边,多数人得出的结论,就是头一段描述给他的印象,第二段材料所发生的影响很小。每个人,每次做的事情都有“第一次”。不管跟某人认识多久,“第一次”只有唯一的一次,那一次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即便后来如何的改观,对方还是会永远记得那个“第一次”,这就是第一印象的力量。
夏浔,现在已经给自己准备投靠的大老板留下了一个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他只要与燕王府保持这种友好的关系就成了,燕王一日不下定决心造反,他就不能旗帜鲜明地站到燕王那一边,当然,事有例外,如果他能掌握朝廷对燕王动手的准确时间,那么
夏浔记得历史上,是北平都指挥使司的张信率先向燕王提醒朝廷要对他动手的,恩怨分明的朱棣从此视张信为大恩人,当了皇帝后,见到张信犹自口口声声称他“恩张”,靖难功臣中,张信一直没甚么太大的战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但是朱棣称帝,封赏功臣的时候,张信就因为这一桩事,却是封了国公的。
抢个国公来当当,似乎也不错。
夏浔笑得更愉快了
第249章 建文元年
明天就是除夕了,街头爆竹声声,夏浔踏着白雪中红红的爆竹碎屑,嗅着那火药味儿,回到了自己租住的小屋。
院门没锁,夏浔伸手一触院门,便发觉有人来过了,他事先做好的记号已经不见了。夏浔立即按紧了刀,微微侧身,伸手一推院门,稍顿片刻,这才倏然闪入。
“哎哟,杨大人,您可回来了。”
一个青衣小帽的家丁向他点头哈腰地陪笑,屋檐下,正握着一双小拳头凑到嘴边呵着气,两只脚在雪地上跺来跺去的小姑娘也转过身来,棉夹裤百褶裙浅蓝色比甲,头梳三丫髻,乌亮的秀发分成两束垂在削肩上,纤腰一束,素面朝天。
干净素雅鲜嫩,如明前的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还是一旗一枪的极品。夏浔仿佛看到一片嫩芽在杯中舒展伸延,上下沉浮,渐渐汤明色绿,香气宜人
少女如茶,这个美丽的少女,就像一杯明前的好茶。
“你傻了呀,不认得我么,哥”
小姑娘顿足向他笑,有意地加重了最后一个字的语气。
“哦,啊妹妹呃,这是”夏浔松开了刀柄,诧异地看向那家丁。
家丁笑道:“令妹非要回来跟你过年,老爷拗不过她,就叫小的把令妹给大人送过来了。我们老爷说,大人您孤身在外,不妨就到我们家一起过年的,可令妹不答应,说过年的时候,自当自家人守夜,倒也是的,喏,这有几样东西,新衣新帽,都是按照大人身材定做的,还有几匣吃食,是我们老爷送给大人的。”
“啊,员外太客气了,请代我谢过员外,等明儿,我去给员外拜年的时候再当面谢过。”
那家丁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大冷的天儿,大人兄妹快回屋歇着吧,就别跟小的客气了,小的这就回去了。”
送了那家丁出门,夏浔赶到茗儿身边,放下手中提着的几样吃食,一摸她的小手,小手冰凉,夏浔不禁说道:“在谢传忠家待得好好的,非要过来干什么,瞧你冻的。”
茗儿小脸一红,很不自然地从他手里抽回了手,她当自己是个大姑娘了,尤其是在宫里又受女官多日教诲,不知不觉开始有了男女之防的意识,可在夏浔眼中,她还是当初那个穿着一身雪白的狐裘,打扮得好像兔宝宝的小丫头,方才初见她时虽有一种少女初长成的惊艳,可一俟认出她是茗儿,却又把她当了小丫头。
茗儿给了夏浔一个俏巧的白眼,嗔道:“你还说呢,把我往别人家一丢就不管了,你也不来看我,我也不好去找你,大姐家里情形如何我也不知道,想找你又不方便去,大忙人,我不趁这机会出来,还什么时候出来。”
夏浔干笑道:“这个一来的确是忙,再者说,我也是为了你好,反正你在那儿吃住不愁,我若常去谢家,引起有心人注意,不就暴露了郡主身份”
“成啦成啦,你总有理,打我认识你就知道啦,本姑娘说不过你,快开门吧,我要冻死了。”
夏浔摇摇头,赶紧过去打开门锁,推门让她进去,又回身把自己买的几样食物和谢家送的一些年货都拿进屋去。茗儿在房间里好奇地东看西看,“嗳,你把灯点上好不好啊,太暗了。”“你这屋里怎么也这么冷啊,没生火盆么”“这还有灶台呢,你个大男人,会做饭吗”
好奇宝宝一惊一乍的,见了什么都觉得稀罕,她东问西问的当口儿,夏浔已熟练地用铁钩子提起炉盖,捅开了焖着的煤块,让火苗子窜上来,又勾了勾下边,将带着余火的一些煤渣撮出来塞到灶下,扯来几把庄稼秸儿填进去,火苗儿在灶下也迅速燃烧起来,夏浔又舀了几瓢水倒进锅里,盖好锅盖,所有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哇,你太厉害了真是太厉害了生炉子生火做饭你都会,你真是太厉害了,我就不会”
红红的火光映着茗儿红红的脸蛋,那双慧黠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钦佩和惊叹。
夏浔无语了,自打认识她,他流过血负过伤拼过命,做过那么多大事,惹过她生气,见过她感动,就是从来没见过她这样钦佩得五体投地如见偶像的模样,不就是生个炉子烧锅开水嘛,不能理解,真不能理解,有代沟啊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姐姐姐夫好可怜,你真的不会帮着皇上找他们的碴儿”
“真的。”
“你是好人,我没看错你”
茗儿非常感激,她很感激地对夏浔下了一个评语,然后问道:“有什么吃的吗我饿了。”
这句话跳跃性有点大,夏浔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喔,有点吃的,不过都是些酱菜卤菜,你先垫一口,燕王府送了我一只飞龙,已经收拾好的,我把它炖了,让你喝口热汤。”
眼见夏浔打开纸包,提出一只收拾好的大鸟儿,揭开锅盖丢进热气腾腾的锅里,茗儿惊奇地道:“这样就行了原来做饭也很容易的。”
夏浔笑道:“如果做别的东西这样当然不行,唯有飞龙例外,这种飞禽,肉味极其鲜美,炖汤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放,炖好了一尝,那汤的滋味自然鲜美之极,如果真的放点油盐葱蒜什么的,反而会坏了它的味道。”
“哦哦”
茗儿馋涎欲滴地咽了口唾沫,恋恋不舍地看着夏浔盖上锅盖,在灶旁的小马扎上坐了下来,双手抱膝,望着那红红的炉火,久久,忽然一叹。
夏浔把几样吃食盛到碗碟中摆上桌面,听她叹气,睨了她一眼,问道:“小小年纪,叹的什么气”
茗儿把下巴支在膝盖上,双手托腮,蜷得像只小猫儿似的,幽幽地道:“我想家了,我想起在家里过年的时候好热闹的,祭祖呀扫庭呀朝贺呀到处贴春联儿,亲朋来往不断,守岁的时候,爆竹彻夜不停,灯火彻夜通明,后宅里斗鸡弹棋投壶蹴鞠玩酒牌打马吊打双陆踢毽子
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能洒扫庭院的,我在院子里玩,总是踏着厚厚的爆竹碎屑,就像踏在软绵绵的红地毯上,许多亲戚,还有三个姐夫家,都会派人回来,我的辈份大,家里要给我准备好多封红包,足足三大箱子,然后不断的有人跑来给我拜年,我就一封封的红包发出去”
夏浔坐下来,默默地看着她,默默地听着。
茗儿继续道:“大年初四,迎灶神下凡,又是一番供奉;大年初九这天,是天公生,要烧香祈福,为天公。正月十五,要闹三天的花灯猜灯谜吃汤元,拖拖拉拉的,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节才算正式过完,好热闹唉”
她轻轻抬起头,幽幽地问夏浔:“你说,这样快乐的日子,还会再有么”
夏浔沉默片刻,笑笑道:“年年过年,怎么会没有”
茗儿道:“我说的是我家,二姐全家被拘押于蜀地为囚,大姐全家现在前程未卜,三姐一家将来还不知道会不会步了他们的后尘。皇上如果收拾了我的三个姐姐家,会不会提防我们徐家大哥心向朝廷,二哥安分守己,三哥为姐姐姐夫们打抱不平,我不知道谁对谁错,不知道谁有道理,我帮不了他们,出面也只有添乱,就只能躲在这儿。今年家里过年,和去年就该大大不同了,明年呢”
夏浔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先吃点东西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以后的事,未必如你所想那般悲观吧。”
茗儿叹息一声,漫声吟道:“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对国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躲债的穷人过年的时候也会千方百计回家去,负案在逃的凶犯过年的时候也会冒着落网的危险回家去,远在他乡的游子更会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就为的能和家人一起守岁一起过年。
对皇家来说,对建文帝来说,尤显重要。
正月初一,建文临朝,为祭奠先帝,不举乐。随即,祀天地于南郊,率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赴太庙祭拜。
随后,返回朝堂,在金銮殿下颁布建文元年第一道圣旨:尊皇考先皇太子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妣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妃吕氏为皇太后,册封皇太孙妃马氏为皇后。封自己的兄弟允熥为吴王,允熞为衡王,允熙为徐王。立皇长子文奎为皇太子。诏告天下,赐民高年米肉絮帛,鳏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振罹灾贫民,大赦天下。
金殿上,朱允炆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他的皇祖父打下偌大江山,坐了三十一年皇帝,他还年轻,他相信建文的朝代,将比祖父更为久远,他将打造一个大大的盛世,远超他的祖父,成为大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圣君。
钟声悠悠,从这一天起,洪武大帝的时代彻底成为过去,他朱允炆的时代,来临了
第250章 三个二百五
建文帝正式更改年号后,第一道诏书就是封父封母封妻封弟,太子也立了,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作为建文帝最倚重宠信的大臣方孝孺,也适时地上书,就今后建文王朝的治政方针,洋洋洒洒地上了一份万言书。这封奏疏一上,立即轰动朝野,建文帝视之为至宝,而朝中文武百官却是议论纷纷,一向和方孝孺同进同退的黄子澄齐泰却齐刷刷地保持了缄默,保持了和此事的距离。
因为方孝孺这份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其核心思想只有两条:一,复上古官制;二,复井田制。
朱允炆对方孝孺的意见深以为然,立即召见,商议详情,同时把户部尚书王钝户部左侍郎卓敬右侍郎夏原吉也一起召了来,因为今日所议,主要是关于井田制的意见,朱允炆想听听户部对此议的看法,结果户部三个大官儿众口一辞,齐声反对。
方孝孺一见,书呆子气发作,便在谨身殿内和三位户部官员理论起来。
方孝孺道:“均为天民,谁贵谁贱如今富贵不同,富者之盛,上足以持公府之柄,下足以钳小民之财。公家有散于小民,小民未必得也;有取于官家者,则小民已代之输矣。富者益富,贫者益贫;二者皆乱之本也。使陈涉韩信有一之宅,一区之田。不仰于人,则又终身为南亩之民,何暇反乎
所以,要使天下安定,四海升平,就要以天所产,以养天民,使得于天厚者不自专其用,薄者有所仰以容其身。而要均贫富,莫若行井田,井田之制乃三代圣人公天下之大典,今天下丧乱之余,不及承平十分之一,均田之行正当其时,但使人人有田,田各有公田,通力趋事,相救相恤,不失先王之意,则天下安定矣。”
户部三个主事官听了这番天方夜谭般的理论,只觉匪夷所思,夏原吉毫不客气地反驳道:“但依缑城先生所言,天下未必大治,依我看来,却是必将大乱了”
方孝孺怒道:“此言何意”
夏原吉道:“缑城先生直欲排洪荒而开二帝,去杂霸而见三王,确是志向远大,所言于学理之上,亦不可谓不周密详备,唯其具体行之,则不免迂阔,纯属空谈。井田之法可行于上古,却难行于今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通权达变才是治世之道。”
方孝孺不屑地道:“夫五经,孔孟之言,唐虞三代治天下,大见成效。其君尧舜禹汤文武,其臣皐夔益伊傅周公,皆具道德仁义礼乐。封建井田,小用之则小治,大施之则大治,岂是虚夸浮辞”
卓敬听了忍不住了,他虽然在削藩的问题上是坚决站在方孝孺一边的,可他毕竟在户部为官多年,是个干实事的,听了方孝孺这番夸夸其谈的荒唐言论,只觉如果皇上真听了他的话去复什么古,搞什么井田,那也不用人家来反,这天下就要被他自己给折腾没了。
卓敬忍无可忍地道:“先生说井田不复,仁政不行,刚天下岌岌危矣。若行井田,则天下治矣。那么上古三代,今在何处汉唐宋之盛世年代,又与井田何干”
方孝孺道:“上古三代,是仁义而王,道德而治,那是正统,以后所有各朝不是智力而取,便是篡弑以得,都是不合乎正道的,汉唐宋,其主皆有恤民之心,可谓副统,但较之圣人之治,仍然差得很远,称不上正统之治。”
在他眼中,除了那传说中的上古美好年代,自秦汉以来,所有盛世都算不得甚么了。户部尚书王钝被气笑了,他慢吞吞地说:“缑城先生,井田之制,崩坏已数千年了,今若依上古规矩,重复井田,恐怕不独皇上和朝廷为天下所诟病,也难乱动荡马蚤乱了,还请先生三思。”
方孝孺道:“不行井田,不足以行仁义,而欲行仁义者,必自井田始。井田之制若能得以施行,则四海无间民,再以政令申之德礼化之,乡胥里师之教不绝,天下必将大治。依我想来,只要推行其法,近者十年,远者数十年,周之治便可重见人间,到那时将海晏河清,太平万年如今人民不解其术不知其理,诟辱动荡,也不过是一时作为,又算得甚么我等要行千古之治,忍不得一时之辱一时之乱么”
夏原吉冷笑道:“夸夸其谈,不切实际,如此作为,不过又一王莽耳”
方孝孺勃然大怒,厉声喝道:“夏原吉,你说甚么”
“好啦好啦,此事容后再议,让朕再好好想想。”
朱允炆本来是对方孝孺所构勒的美好蓝图非常向往的,可是一见户部三个官儿简直是毫不犹豫,众口一词地予以驳斥,他的底气又没了,忙打圆场劝和起来。
打发了户部三位官员出去,朱允炆便安慰方孝孺道:“先生勿恼,朕觉得先生所言是甚有道理的,只是欲行井田,牵涉众多,还须从长计议,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急不来的。先生请坐,咱们再议议复周礼,恢复上古官制之说。”
余怒未息的方孝孺坐下,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君主当效仿上古圣君,无为无谋,垂拱而治天下。而上古之礼上古官制,则是无懈可击的治世之法。”
朱允炆欣然道:“那么,若依先生所言,朕该操持何术,以治民养民呢”
方孝孺道:“这第一么,就是恢复宰相之制,三公之位,古所谓共天职,治天民者也。芶释当世之贤才而置诸位,拱手而责其成功,可也。只要有宰相辅佐圣君,则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第二就是应贤纳谏,任人以位而不假之权,犹不信也。假之权而不用其言,行其道,犹无权也。用之不能尽其才者,人主之责也。所以身为君主,当虚心纳谏”
户部三个官儿走出谨身殿,互相看看,犹如梦中。
夏原吉不敢置信地道:“久闻缑城先生博学多才,天下大儒,怎么说出这等愚蠢之论泥古不通,毫不适用”
卓敬苦笑道:“我大明距周朝相去三千年,三千年来势移事变,不知凡几,可缑城先生竟然以为改制定礼,恢复井田,乃是治世良方。若真依他所言,朝廷也不用削什么藩了,不管是王是侯,是官是民,只要能反的,统统都要反了。这哪是太平之术啊,简直是毁人不倦呀”
户部尚书王钝道:“缑城先生正直节义,品格上是没说的。于经学理义之研究,也是素来被人敬服,但若说治理天下”
王钝摇了摇头,说道:“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有大臣以缑城先生素有贤名,举荐于太祖,太祖喜其举止端庄,博学多才,却只赏不用,鼓励他继续钻研学问,便打发回乡了。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又有朝臣举荐缑城先生,太祖仍然不肯让他入朝,只遣去汉中做了教授,教书育人,讲学不倦。太祖深察其性,慧眼识人呐。缑城先生用之得法,乃是一个良臣,用之不得法,恐怕”
王钝收住声音,三个官儿一齐摇起头来,站在宫门处的侍卫远远看去,就见三个官儿动作整齐划一,连乌纱颤动的频率都是一模一样,不禁蔚为奇观
方孝孺忙着上书改制复井田的时候,齐泰和黄子澄也没闲着,削藩的动作紧锣密鼓,燕王身边的兵都调光了,北平该换的官儿也换得差不多了,两人开始琢磨怎么顺利把燕王拿下。
今日金陵下了一场小雪,雪花飘零,益增情趣,黄家暖阁里热流四溢,黄子澄置了酒菜,与齐泰小酌。
黄子澄道:“尚礼,削藩之难,难在削燕。我等苦心筹谋,先易后难,如今准备得也差不多了。可是燕王有功无过,锦衣卫那边迄今也没抓住他的什么把柄,派去北平的官员私下走访,也没找到他的什么罪证,如今一连削了三个藩王,已是天下震动,如果强削燕藩,朝廷不免会失了天下公论,如之奈何”
齐泰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当初他全力谏议擒贼擒王,先拿燕藩,黄子澄却不肯,非得按部就班,先剪羽翼,好啦,现在羽翼剪得差不多了,燕王身上的毛都快被拔光了,他又爱惜起自己的羽毛来,既要削了燕王,又要保全名声,你问我有何妙计,我问谁去
可是对黄子澄他又不好发作,忍下气来仔细想想,齐泰答道:“如今万事俱备,只待查访出燕藩的劣迹,就好名正言顺地拿人,奈何却没他的把柄好抓,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锦衣卫,现在真的是做不得大事,他们一贯擅长无中生有,鸡蛋里挑骨头,怎么这回就挑不出把柄了呢”
黄子澄得意地一笑,抚须说道:“尚礼呀,这一点我也正在苦恼,为此思索了一夜,想到了一个办法,正要与你商量,你且听听是否可行。”
齐泰虽不满他的卖弄,对这等大事还是极为上心的,立即倾身上前,说道:“你有主意了快说来听听。”
黄子澄道:“朝廷易年号,燕藩派长史葛诚赴京道贺,这葛诚与为兄是同年进士,为兄素知他的为人,胆小怕事,首鼠两端。如果能以朝廷之势威压,策反此人,便其隐于燕王身侧,缓急之间,便大有可用了,如果实在拿不得燕王把柄时,便让这葛诚出面告发,他是燕王府长史,告发燕王谋反,纵无实据,也勉强可塞天下悠悠众人之口了。”
“策反燕王府长史妙啊,这可是燕王给咱们送上门来的机会,以行兄果然妙计,他日海内一统,以行兄功不可没”
黄子澄得意大笑,举杯在手道:“我等忠心为国,个人功业,实也算不得甚么,既然尚礼也赞成为兄的主意,那咱们明日一早,便将此计献与皇上。来,你我先满饮此杯,愿我大明蒸蒸日上,国运永昌”
“干”
“干”
第251章 哈哈哈哈
入午门,过奉天门,奉天殿,葛诚越来越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一路上,那宫阙巍峨将校威武,旗幡招展,法度森严,将皇家气派显露无疑,葛城已经臣服在这种庄严神圣的皇家气氛中了。
以前,他也曾代表燕王到京祝贺过新年,可那时候,他从来没有机会深入帝宫。那时候,太祖二十多个皇子,俱有使节前来,皇帝是在奉天殿接见他们的,葛诚只需要混在那么多使节当中,膜拜高呼进退如仪也就是了,可这一次,是皇帝单独召见,而且是未出元旦,便召见他这位藩王使臣,经这帝宫威严一吓,葛诚不禁有些诚惶诚恐了。
“皇上,燕王府长史葛诚到了。”
引路的小林子向里边细声细气地禀报一声,里边传出一个冰冷冷的声音:“叫他进来”
“葛大人,皇上召见呢。”
小林子回头招呼一声,葛诚连忙整整衣冠,迈步进了大殿,连头都不敢抬,低着头沿那红毡快步向前走了几步,“噗嗵”一声跪倒在地,五体投地,惶然说道:“臣葛诚,拜见陛下”
上边没有声音传出来,葛诚大气不敢喘,伏在地上不敢动弹,只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
“起来吧,一旁站下。”
上边终于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葛诚暗暗松了口气,连忙叩首道:“谢陛下。”
他站起身来,偷眼往上一瞧,就见皇上头戴翼龙冠,冠上系一条白绫,身穿龙袍,龙袍外罩一件白色的麻衣,葛诚不敢多看,只睃这一眼,便赶紧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喘,仔细想想,皇上长什么样儿,他都没有看清。
“皇上果然至仁至孝啊,虽然先帝曾有遗诏,天下只服孝三日,皇上下朝之后,仍然为先帝带孝,这份孝心”
葛诚正胡思乱想着,朱允炆已淡淡地道:“葛诚,你可知朕今日单独召见你,所为何来”
葛诚赶紧欠身道:“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葛诚,朕看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
朱允炆一句话,葛诚双膝一软,噗嗵一声,再度跪倒在地,惶然道:“臣愚昧,不明不明陛下心意”
朱允炆“啪”地一拍桌子,喝道:“你这燕藩长史,是朝廷所派,你食朝廷俸禄,自当忠心辅佐燕王,为朝廷尽忠,可你尸位素餐,毫无作为,燕王蓄意谋反,你身为长史不能规劝他恭顺朝廷,身为臣子不能将燕王不臣之事禀告朝廷,如此不忠不义,你想诛灭九族吗”
“陛下,臣冤枉”
朱允炆喝道:“冤枉难道你对燕王的反意和不轨行为竟一无所知”
葛诚吓呆了,只顾叩头,语无伦次地道:“臣确实一无所知,一无所知呀。”
朱允炆冷笑道:“燕王收买人心,久蓄异志,平时言谈举止之间,岂能丝毫不露端倪他的反迹,朕在京城都已耳闻了,你竟不知道葛诚,你可知,欺君之罪,同样是罪诛九族呀。”
葛诚快哭出来了,他就知道,自己这个倒霉长史就是个背黑锅的,葛诚骇得手脚冰凉,只是自诉清白,哪还记得朱棣临行嘱咐,趁机替他剖白一下心志,求得皇帝高抬贵手。
朱允炆道:“看你一片至诚,对燕王所为,似乎真的一无所知”
葛诚赶紧道:“是是是,皇上英明,臣确实一无所知”
朱允炆截口道:“然,你身为燕王府长史,燕王蓄意谋反,你一句一无所知就可免罪么身为王府属官之首,朝廷遣派的大臣,燕王谋反,你纵不知情,也难逃死罪,妻小家眷更要依例发配教坊司,我大明律例,难道你不知道”
葛诚体似筛糠,只是发抖:“臣知道,臣知罪,不不不,臣不知道,臣有罪”
朱允炆见他骇得语无伦次,心中一阵快意,便放缓了声音道:“你且莫慌,朕之所以单独召见你,就是因为朕知道,你在任上虽无所作为,对朝廷的一番忠心却是没有变的,朕不想让你这个忠臣为逆贼受过,所以想给你一个机会。”
“皇上英明皇上仁德,臣臣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葛诚把头磕得砰砰直响,朱允炆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说道:“好了,你起来吧,朕今天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心向朝廷,朕总不会亏待了你的。来日若有功劳,这封赏也是少不了的。”
葛诚赶紧道:“谢皇上,臣愚钝,对燕王的反意,真是半点不知啊。”
说到这里,为了取信建文帝,葛诚把燕王朱棣日常举止行为事无巨细地向朱允炆禀告了一番,建文帝连削三位藩王之后,燕王如何阴霾不乐心事重重,燕王子们如何满腔愤懑,甚至口出怨言,燕王府的侍卫仆从们如何说三道四,反正他听到的,加上他想象的,全都一股脑儿向朱允炆合盘托出了。
朱允炆的脸色愈加祥和起来:“来人呐,给葛长史看座。”
葛诚惶然道:“不不不,陛下面前,哪有微臣的座位。”
朱允炆笑容满面地道:“叫你坐,你就坐,不要客气了,朕一向是礼遇臣子的,对忠臣孝子,尤有敬意。你对朕忠心耿耿,朕岂能不敬,坐吧。”
“是,谢皇上。”
葛诚小心翼翼地把半个屁股贴着椅子坐了,朱允炆道:“葛爱卿,燕王久蓄反志,一旦付诸行动,朕是不怕的,以我朝廷威威,要灭藩王之乱,不过是弹指间事。然则,战乱四起,难免祸延朕的子民,朕于心不忍呐,为了尽可能把这藩王谋逆的祸害降至最低,朕有一事,要你去做,你可答应”
葛诚赶紧又出溜到地上,双膝跪下,顿首道:“臣为陛下,万死不辞”
朱允炆欣然起身,将他扶起,温和地道:“燕王既存反意,为了江山社稷万千黎民,纵然他是朕的叔父,朕也不能不大义灭亲了。朝廷已决意削藩,朕想要你回到燕王府后,阴刺燕王罪证,配合朝廷除掉燕王,事成之后,你就是诛逆第一功臣,朕自然不会忘了你的,你可愿意么”
葛诚被天子一扶,只觉腰眼处突地一跳,两股暖流直冲头顶,浑身血脉贲张,两条大腿都飘飘的打起颤来,立即激动地道:“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不负陛下所托”
夏浔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一推院门儿,便发现自己事先掩在门扇上方的树叶儿掉了,便知道又有人进去过了,不禁会心地一笑。
自从那晚与小郡主茗儿一同守岁,促膝谈了一夜的心事之后,小丫头对他有了亲近之意,有什么喜怒哀乐,都愿意跑来向他诉说。夏浔是一个最好的听众,他耐心地听,不时还给她一些安慰和劝解。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小丫头,喜怒哀乐是多变的,心思想法也是五花八门,好在夏浔见多识广,茗儿心中曾经的大骗子,竟然成了她最信任的心理导师。
夏浔推开院门,笑盈盈地向前望去,只当是茗儿小丫头在那里,一抬头看清那人,却是脸色一僵。身穿羊皮袄,头戴狗皮帽,打扮得跟北方的皮货贩子似的一身臃肿,只有一张脸倒是俊逸如旧,可不正是锦衣校尉萧千月。
夏浔诧异地道:“千月,你怎么来了”
萧千月笑吟吟地道:“怎么,不愿意看到我么”
上次周王府之行,萧千月事情办得漂亮,已因功被罗佥事召了回去,因此心情格外地愉悦,他走过来道:“百户大人,我看你一天到晚优哉游哉的,我都替你着急呀,怎么样,可曾拿到了燕王的什么把柄”
夏浔神色一苦,叹道:“谈何容易我这些天就像一只耗子,燕王府上上下下都被我转悠遍了,可就是拿不到有力的证据呀。”
萧千月陪着他往屋里走去,说道:“嗯,大人也预料到了,燕王如果这么好对付,朝廷也不用如临大敌了,反正你盯紧了他,总有机会捉住他的痛脚的。”
夏浔反问道:“你怎么来了,大人叫你来,就是为了安慰我几句”
萧千月笑道:“自然不是,我来北平,是散布消息来了。”
屋中炉火用煤球儿压着火,炉上水壶已是烧开了的,夏浔给他沏了杯茶,送到面前,坐下问道:“散布消息,散布甚么消息”
萧千月笑道:“呵呵,比如说,燕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心怀异志,蓄谋造反啦。燕王现如今正在王府里头日夜打造兵器,准备起兵啦,大致如此吧。”
“什么”
夏浔有点儿哭笑不得:“千月,你可不要自作主张啊,散布这些不堪一击的拙劣消息,能济得甚么事。”
萧千月捧杯在手,眨眨眼道:“怎么”
“怎么燕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心存反意了他反谁呀,十多年前太子还活着呢,秦王晋王两位王兄也活着呢,不管从哪儿论,也轮不到他有资格当皇帝,他能未卜先知,知道这几位哥哥肯定早早的过世
再说,在燕王府里打造兵器那更不靠谱了。要造反,首先就要有兵,有武器甲仗,兵呢他把辖治北地边军的兵权交出去了,连燕山三护卫也交出去了,靠什么造反想造反的话会交出这些兵么兵都交出去了,打造兵器给谁用舍着训练有素的精兵不用,他要临时招募些农民和商贩不成
再说,燕王既然十多年前就开始准备造反了,现在才在王府里支起炉子炼钢炼铁打造兵器那他这么多年干什么去了他真要在王府里边造刀造枪,这一天得往王府里运多少煤炭木材雇多少工匠,买多少钢铁他就有把握王府那么多侍卫下人里边,没有一个朝廷耳目你呀,还不如说他在深山老林里雇佣大批铁匠私造兵器更靠谱儿。
再者说,这里可是北平,北地边防的大本营,城里有四处军械库,什么样的兵器没有那可都是朝廷武备司监督打造质量上乘的刀枪剑戟弓弩鞍鞯,既然决心造反了,你说他是抢军械库容易,还是在王府里支开摊子大练钢铁容易这谣言也太容易穿帮了。”
萧千月笑嘻嘻地道:“呵呵,像百户大人这样的明白人,当然糊弄不了。”
他微微向前倾身,低声说道:“其实这是罗大人的意思,朝廷一连削了三个藩王,民间百姓议论纷纷,朝廷已经有些吃不住劲儿了,得让他们知道,不是朝廷想削藩,而是诸藩逼着朝廷不得不削藩。我散播的这些消息,当然糊弄不了官员士绅那样的精明人,可是要糊弄老百姓容易啊”
萧千月得意洋洋地道:“那些愚夫蠢妇哪想得这么明白,你说他就信喽这谣言让他们三传两传的,就能编出许多新的瞎话儿来,人人都这么说的时候,那些读书读傻了的呆子们也会坚信不疑的,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啊”
萧千月刚说到这儿,吱呀一声房门开了,茗儿小郡主笑盈盈地站在门口,两只脚调皮地踩在门槛上,忽地看见房中有客人,夏浔和一个男人隔着一张桌子,俯身向前,窃窃私语些甚么,茗儿脸上的笑容登时一僵。
萧千月扭着头,把小郡主从头打量到脚,微微眯起眼睛,问道:“这是谁”
茗儿眸波一闪,马上很机灵地叫道:“哥,他是谁呀”
夏浔暗暗叫苦:“坏了,坏了,我哪有妹子啊,旁人不知道,千月可是知道我底细的,这丫头,这回可是聪明过头了。”
“哥”
萧千月果然大为惊诧,狐疑地道:“哥,什么哥,大人,你什么时候多了个妹妹”
“啊啊哈哈哈,是这样,来来来,我介绍你们认识。”
夏浔站起来,笑容满面地走过去,一面频频向茗儿使眼色,一面大大咧咧地揽住她的香肩,扭头指着萧千月道:“这位,是我的好朋友,姓萧,萧千月,刚到北平,特意来看我。千月啊,她是我的哈哈哈,你知道的啊,哈哈哈哈”
萧千月茫然道:“我知道什么”
看见夏浔脸上有些诡异的笑容,萧千月突地恍然大悟:
锦衣夜行第82部分阅读
-
锦衣夜行第82部分阅读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