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作者:愚乐
第二章拆分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作者:愚乐
第二章拆分
《电影时代》可以进内地销售,虽然是重大利好,不过操作起来,还是挺复杂的,得早作准备。
杂志目前是传统的竖排繁体字排版,内地习惯的是横排简体字,想要销量上去,必须得专门制作内地版,而香港能印刷简体字的工厂,基本不存在,要么拿样刊去内地印刷,要么自己开印刷厂,不管哪一种,都是麻烦事。
沈冲办电影杂志的终极目的,是掌握影响电影行业的舆论工具,不过在现阶段,其主要的功能,是聚拢人才,而当前内地机制极为僵化,出个门都要介绍信,人才完全流动不起来,杂志销售到内地,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内地电影人有一个了解香港电影的窗口。
所以沈冲跟着伟人,从黄山一路跑到北京,都没提把杂志卖到内地的话题,只是争取到了采访内地电影厂的机会。
通过采访,他才可以方便的接触内地的各色电影人才,为日后做准备。
沈冲计划从内地挖记者,或者招聘像罗孚这样从内地来香港的人做记者,总之要熟悉内地的人,改革开放之初,局势复杂,一切都要小心,避免踩地雷。
而东方魅力电影公司方面,倒是波澜不惊。
《疯劫》成功突破千万票房大关,最终收了1053万,本来只在百老汇一家戏院,上映两周,票房顶天也就50多万,而沈冲的营销套餐,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还硬生生的把电影票价拔高了一倍,所以最终收了80多万。
许鞍华一直躲在日本,沈冲又去了内地,《疯劫》如一场台风,呼啸而过,现在时过境迁,只留下一个传奇的数字,让人惊叹。
王晶不愧是快手高产导演,初次做导演,一个多月就把电影拍好了,沈冲回来的时候,这部名叫《追女仔》的电影,已经在等邵氏排档期了。
王晶是邵氏的在岗编剧,老爸是著名导演,又是tvb的金牌监制,和邵氏关系匪浅,邵氏也从《疯劫》里尝到了甜头,自然非常愿意继续和东方魅力合作。
虽然是公司的第二部电影,但沈冲去没怎么放在心上,经过《疯劫》的洗礼,曾励珍和江之强都不是新手了,一个负责制片,一个负责发行,又有邵氏成熟的院线支持,正好可以锻炼锻炼。
王晶更不需要去刻意关注——他有个好爹,自己也有才华,又能放低身段讨好观众,在香港商业化的环境里,可谓如鱼得水,只要有点机会就能灿烂,完全不需要沈冲去扶持。
至于余允抗《凶榜》和翁维铨的《行规》,沈冲打算亲自和他们谈过之后,再决定如何拍摄,这两部电影,无论质量还是创新力度,都非常值得期待。
高质量的电影,越多越好,否则明年创办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时候,《疯劫》岂不是太寂寞?况且一家独大,对一个初创的电影奖项来说,绝非好事。
把杂志社和电影公司两个月积累下来的事务处理完之后,沈冲立刻放开手脚,去整合其他资源。
他在内地的经历之奇,处境之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番经历,对未来的影响如何,沈冲自己也没底,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把自身的盘子做起来,做大做强,日后机缘来了,能抢的蛋糕就大。
先把矩阵科技投资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剥离魔方业务,交给新成立的“开元玩具有限公司”经营,然后以李开元的名义,去内地投资建厂,如此这般,方才不会影响沈冲对台湾的电影攻略计划。
再把自己持有的“软件艺术开发公司”和“动视游戏制作公司”股份,都注入矩阵科技控股公司,方便统一管理。
在进内地之前,沈冲就对visicalc的发行做了安排,又是预售,又是体验版,又是广告宣传,正式发行的时候,有连锁店支撑,备货充足,所以在六月中旬上市后,销售火爆,一个月就卖了两万多套,每套一个包装盒,一份使用说明书,两张软盘,成本低的令人发指,而售价高达99美元,利润惊人。(注1)
visicalc的电子表格专利的申请,还没有结果,费钱不菲,进展不大。
至于和费斯特拉合资的“个人软件”售卖连锁店,沈冲暂时不打算继续注资,这种销售平台,规模越大,威力越大,不过打造起来费时费力又费钱。
所以他改变了最初的策略,打算引一些投资人入场一起玩,他只需要保持控股权,保证自家的软件和游戏发行时候,利益不受影响即可。
比起visicalc,沈冲期待更高的俄罗斯方块,则因为一个重大失误,导致销量不足,没有表现出超级吸金利器的风采。
俄罗斯方块是六月底上市的,只比visicalc晚一周,20多天只卖了一万多套,而市面上有数百万台的雅达利vcs主机,两相对比,这个销量可谓惨不忍睹。
不是卖的不好,而是市场上没货——动视没钱去灌制游戏卡带。
在1979年,游戏卡带属于高科技产业,全世界只有硅谷几家公司可以生产,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这几家坑爹的公司规定,每制造一张卡带,需要提前预付10美元的定金。(注2)
动视的几个游戏开发工程师,在雅达利的时候,只负责设计研发,不管制造,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不知道这茬,他们不知道,沈冲更不知道了……所以在去内地之前,预留给公司的钱,去掉宣传费用后,只能生产一万多套俄罗斯方块。
这些俄罗斯方块,几天就卖光了,可是1979年没有支付宝之类即时到帐的玩意,而连锁店的负责人费斯特拉的主要活动地点在东海岸,他又把所有精力都放在visicalc上面,导致动视不能及时收回货款,再去生产卡带。
科技宅就是科技宅,他们见没钱了,不去主动联系费斯特拉要回款,而是窝在硅谷的别墅里,废寝忘食的打了20多天的俄罗斯方块……
如此情况,让沈冲大为光火,于是他干脆以矩阵科技控股公司的名义,再次注资,稀释其他人的股份,然后改组动视,找猎头公司挖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过来,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和研发分开,把动视从小作坊升级成正规公司,然后拿出《坦克大战》的创意,让这些科技宅去折腾。
沈冲这次来美国,第一站就去了华尔街,伊朗革命都发生大半年了,中东地区动荡不断,可惜石油价格仍然涨幅缓慢,两个月涨幅还不到10。(注3)
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如何赚快钱?
还不如去投资微软和苹果呢……
所以沈冲在处理完旗下的业务后,直奔西雅图的贝尔维尤市,微软只有十几个员工,营业额才刚过百万,而且还没有注册成为一家正式公司,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两人作为合伙人,以6:4的比例持有公司所有股权,沈冲杀过来后,花了100万美元,占了3成股份,成了公司第三位合伙人。
沈冲对控制微软没什么兴趣,他投资微软,主要是投资比尔盖茨这个人,不管有多少争议,他都是计算机软件史上罕见的经营奇才,只要跟着他后面,财源滚滚,安逸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苹果公司,沈冲只能看着流口水了——经过几轮融资,苹果公司的股票,已经分的七七八八,而且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苹果如日中天,只要上市,手中的原始股肯定值钱,想要收购,不仅费时间,而且费钱。
沈冲本着能收多少收多少的心态,雇了两个股票经纪人,让他们帮忙留意收购苹果的原始股,然后离开了美国。
————————————
注1:这个价格,见布里克林的访谈。
注2:见《雅达利冲击》。
注3:1979年全年,石油价格上涨了14,1980年才开始暴涨。
第二章拆分
第二章拆分
第二章拆分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作者:愚乐
第二章拆分
《电影时代》可以进内地销售,虽然是重大利好,不过操作起来,还是挺复杂的,得早作准备。
杂志目前是传统的竖排繁体字排版,内地习惯的是横排简体字,想要销量上去,必须得专门制作内地版,而香港能印刷简体字的工厂,基本不存在,要么拿样刊去内地印刷,要么自己开印刷厂,不管哪一种,都是麻烦事。
沈冲办电影杂志的终极目的,是掌握影响电影行业的舆论工具,不过在现阶段,其主要的功能,是聚拢人才,而当前内地机制极为僵化,出个门都要介绍信,人才完全流动不起来,杂志销售到内地,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内地电影人有一个了解香港电影的窗口。
所以沈冲跟着伟人,从黄山一路跑到北京,都没提把杂志卖到内地的话题,只是争取到了采访内地电影厂的机会。
通过采访,他才可以方便的接触内地的各色电影人才,为日后做准备。
沈冲计划从内地挖记者,或者招聘像罗孚这样从内地来香港的人做记者,总之要熟悉内地的人,改革开放之初,局势复杂,一切都要小心,避免踩地雷。
而东方魅力电影公司方面,倒是波澜不惊。
《疯劫》成功突破千万票房大关,最终收了1053万,本来只在百老汇一家戏院,上映两周,票房顶天也就50多万,而沈冲的营销套餐,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还硬生生的把电影票价拔高了一倍,所以最终收了80多万。
许鞍华一直躲在日本,沈冲又去了内地,《疯劫》如一场台风,呼啸而过,现在时过境迁,只留下一个传奇的数字,让人惊叹。
王晶不愧是快手高产导演,初次做导演,一个多月就把电影拍好了,沈冲回来的时候,这部名叫《追女仔》的电影,已经在等邵氏排档期了。
王晶是邵氏的在岗编剧,老爸是著名导演,又是tvb的金牌监制,和邵氏关系匪浅,邵氏也从《疯劫》里尝到了甜头,自然非常愿意继续和东方魅力合作。
虽然是公司的第二部电影,但沈冲去没怎么放在心上,经过《疯劫》的洗礼,曾励珍和江之强都不是新手了,一个负责制片,一个负责发行,又有邵氏成熟的院线支持,正好可以锻炼锻炼。
王晶更不需要去刻意关注——他有个好爹,自己也有才华,又能放低身段讨好观众,在香港商业化的环境里,可谓如鱼得水,只要有点机会就能灿烂,完全不需要沈冲去扶持。
至于余允抗《凶榜》和翁维铨的《行规》,沈冲打算亲自和他们谈过之后,再决定如何拍摄,这两部电影,无论质量还是创新力度,都非常值得期待。
高质量的电影,越多越好,否则明年创办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时候,《疯劫》岂不是太寂寞?况且一家独大,对一个初创的电影奖项来说,绝非好事。
把杂志社和电影公司两个月积累下来的事务处理完之后,沈冲立刻放开手脚,去整合其他资源。
他在内地的经历之奇,处境之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番经历,对未来的影响如何,沈冲自己也没底,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把自身的盘子做起来,做大做强,日后机缘来了,能抢的蛋糕就大。
先把矩阵科技投资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剥离魔方业务,交给新成立的“开元玩具有限公司”经营,然后以李开元的名义,去内地投资建厂,如此这般,方才不会影响沈冲对台湾的电影攻略计划。
再把自己持有的“软件艺术开发公司”和“动视游戏制作公司”股份,都注入矩阵科技控股公司,方便统一管理。
在进内地之前,沈冲就对visicalc的发行做了安排,又是预售,又是体验版,又是广告宣传,正式发行的时候,有连锁店支撑,备货充足,所以在六月中旬上市后,销售火爆,一个月就卖了两万多套,每套一个包装盒,一份使用说明书,两张软盘,成本低的令人发指,而售价高达99美元,利润惊人。(注1)
visicalc的电子表格专利的申请,还没有结果,费钱不菲,进展不大。
至于和费斯特拉合资的“个人软件”售卖连锁店,沈冲暂时不打算继续注资,这种销售平台,规模越大,威力越大,不过打造起来费时费力又费钱。
所以他改变了最初的策略,打算引一些投资人入场一起玩,他只需要保持控股权,保证自家的软件和游戏发行时候,利益不受影响即可。
比起visicalc,沈冲期待更高的俄罗斯方块,则因为一个重大失误,导致销量不足,没有表现出超级吸金利器的风采。
俄罗斯方块是六月底上市的,只比visicalc晚一周,20多天只卖了一万多套,而市面上有数百万台的雅达利vcs主机,两相对比,这个销量可谓惨不忍睹。
不是卖的不好,而是市场上没货——动视没钱去灌制游戏卡带。
在1979年,游戏卡带属于高科技产业,全世界只有硅谷几家公司可以生产,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这几家坑爹的公司规定,每制造一张卡带,需要提前预付10美元的定金。(注2)
动视的几个游戏开发工程师,在雅达利的时候,只负责设计研发,不管制造,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不知道这茬,他们不知道,沈冲更不知道了……所以在去内地之前,预留给公司的钱,去掉宣传费用后,只能生产一万多套俄罗斯方块。
这些俄罗斯方块,几天就卖光了,可是1979年没有支付宝之类即时到帐的玩意,而连锁店的负责人费斯特拉的主要活动地点在东海岸,他又把所有精力都放在visicalc上面,导致动视不能及时收回货款,再去生产卡带。
科技宅就是科技宅,他们见没钱了,不去主动联系费斯特拉要回款,而是窝在硅谷的别墅里,废寝忘食的打了20多天的俄罗斯方块……
如此情况,让沈冲大为光火,于是他干脆以矩阵科技控股公司的名义,再次注资,稀释其他人的股份,然后改组动视,找猎头公司挖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过来,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和研发分开,把动视从小作坊升级成正规公司,然后拿出《坦克大战》的创意,让这些科技宅去折腾。
沈冲这次来美国,第一站就去了华尔街,伊朗革命都发生大半年了,中东地区动荡不断,可惜石油价格仍然涨幅缓慢,两个月涨幅还不到10。(注3)
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如何赚快钱?
还不如去投资微软和苹果呢……
所以沈冲在处理完旗下的业务后,直奔西雅图的贝尔维尤市,微软只有十几个员工,营业额才刚过百万,而且还没有注册成为一家正式公司,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两人作为合伙人,以6:4的比例持有公司所有股权,沈冲杀过来后,花了100万美元,占了3成股份,成了公司第三位合伙人。
沈冲对控制微软没什么兴趣,他投资微软,主要是投资比尔盖茨这个人,不管有多少争议,他都是计算机软件史上罕见的经营奇才,只要跟着他后面,财源滚滚,安逸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苹果公司,沈冲只能看着流口水了——经过几轮融资,苹果公司的股票,已经分的七七八八,而且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苹果如日中天,只要上市,手中的原始股肯定值钱,想要收购,不仅费时间,而且费钱。
沈冲本着能收多少收多少的心态,雇了两个股票经纪人,让他们帮忙留意收购苹果的原始股,然后离开了美国。
————————————
注1:这个价格,见布里克林的访谈。
注2:见《雅达利冲击》。
注3:1979年全年,石油价格上涨了14,1980年才开始暴涨。
第二章拆分
第二章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