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寒蝉】付出了心力,但是由于架构过大或者求好心切,以致于一直成坑,得不到回应,对新作者的打击是很大的。
常常看到有自荐贴或者推荐贴,推荐一些自认为付出了心力的作品,却因为字数太少,或者不是完文而受到冷遇甚至是嘲讽。
我也作过新人,我知道这种难受的滋味。
我们不能强求他人非得支持自己,这很困难。
那么,至少完成一篇文,至少让自己树立一些信心,能够让你的读者看到了篇完整文,树立对你的信心,这是我对于**所有初写者的祝愿。极少极少人的文法架构是一开始就很出色的,老实说,我也是一篇一篇的文章写下来,才慢慢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够。所以,自己的第一篇文,只要能够把一个故事讲完,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感觉能够写多少出来算多少。
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中<卖油翁>中所说的:"唯手熟尔。”
我也只不过比你们写得早一点点,写得手熟一点点而已,你们都会比我更好。
版上问答:1.踏雪:查历史的时候,感觉背景越查越多怎么办,然后调入历史的洪流,忘了原来想写什么。或者,发现原先想发生的故事,在历史中根本是不可能的。即,现实与虚构的矛盾。
蒋:这个问题,我也遇见过。背景越查越多,与原先设想的故事发生了冲突。我是这样处理的:你决定了这个故事的架构后,就去查你所要写人物的时间表,只把有关的人物背景取过来,其他次要的就尽理不要再去深挖了,否则的话,就把自己淹没了。
如果你想自己塑造一段故事的话,就用架空。如果你想描写人物的话,就尽量把人物往原有事件的套。因为历史的大事件是确定的,要描写历史题材小说,我们自己的发挥则在于一些细节故事上。
雪:但是,说道主要人物的大事件,这里又会有配角的问题。大事件中,总会有一些配角出现,这些配角本身也是历史人物,如果想把他们写活,就要发掘他们的内心,至少,在作者心里,在历史上,他们曾是活生生的人,也是一个世界。矛盾又出现了,能够仅仅把配角当作道具吗?
我想历史背景的小说,很大程度上吸引人之处,在于不经意见出现的对社会,历史的思考,点滴处反映的人性。哪怕那个人只有一句台词,大师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真实的存在。
蒋:配角当然不是道具,但也不是主角。描绘配角时,尽量当他们是独立的人,但是篇幅不必给得太多,可以作为扁平人物来描绘。
象红楼梦的焦大,只用了几句骂,就把人物都交待了,倒是不必拿许多篇幅用来挖掘他的内心写一篇回忆录了。
踏雪:你写人物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人物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
也就是说,本来设计剧情向东,却无法控制向西。要自然,就顺着剧情,要主题,就只好掰回来。
蒋:顺着人物走能写出最好的感觉来,只要不脱线得太远,我一般是给定一个总体的简单大纳,具体情节就顺着人物走踏雪:同样一个人物,有很多种交待方法,焦大可以让人骂出来,但是若是放在别人来写,未必就有这么活灵活现。问题:人物的背景一般应该如何交待?是作者白描,内心描写,语言动作透漏,还是其它?
(蒋八成要回答:看剧情发展……)
还有一个最近困扰我的问题,即人物感情的描写。
在非第一人称的文章中,是否应该介入过多的人物内心独白?还是通过行动和语言来表现?独白比较有力度,清晰,但是我总觉得第三人称的文,不应该像第一人称那样明明白白的都说出来,而是留有余地,让人去品味。很难掌握啊!
提问,大纲已经设计好,在场景和剧情之间转换的时候,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过于跳跃,也不变成流水账?
我最近写的一篇文,有些人看了觉得太跳跃,有些人却觉得流水账,我觉得可能是结构和叙事技巧的问题。写文就像盖房子,结构搭建好了,形就出来了,这才是根本对么?同样的故事好比同样的材料,工匠依着这些材料来尽力发挥。大师的作品都有精巧和匠心独具之处,可是自己想学起来的时候却发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蒋:你可能是事无巨细地都想写出来,但是又没有真正展开,转折之间太生硬交待不清,人家看你不停走情节却没有一段吸引人的情节,而且情节之间转换太快。
所以会有人觉得太跳跃,有人觉得象流水账。
解决办法是分清主次,十个场景里着力写好三四个场景,最好是与展现人物性格有关的,但是故事一定要交待清楚,其余的大可以通过人物对话或者一句话交待掉。
踏雪:蒋j,我不是想事无巨细的写出来,相反,凡是和主题无关的场景,我一概跳过,而且由于第三人称的关系,不愿意太多介入人物内心,总是试图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但看起来我有些摸不清方向了。
人物性格的展现有深有浅,在故事里面,究竟是性格更重要还是情节的推动,精彩的场景更重要?
同样一个人物,有很多种交待方法,焦大可以让人骂出来,但是若是放在别人来写,未必就有这么活灵活现。问题:人物的背景一般应该如何交待?是作者白描,内心描写,语言动作透漏,还是其它?怎样才能即不影响文章的节奏,又交待清楚背景?
作为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是通过一些白描或者对话,畅快淋漓的说出来的好,还是埋在文中用情节来展现的好?
蒋:(1)、你可以不介入人物内心,但是至少要把一个人物为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这类事情,交待清楚(2)、根据性格,设置场景,推进情节。
我的意见,最好是后者,不过--文无定式,灵活运用,好看就行。
踏雪:蒋j,怎样能够抓住男性的心理?作为女……写手,写女性心理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站在男性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体会角色,似乎很难。
蒋:汗,这也是我的弱项。
不过,人性的心理总是相通的,总是容易站在自己这一方面去为自己辨护的踏雪:这个……请问藏拙行得通么?有时候自己不理解的人物,就换个角度写,但怎样才能藏的好,藏的妙,藏的不露马脚?而不是干巴巴的一个道具。
蒋:藏拙是个好办法,怎样才能藏的好,藏的妙,藏的不露马脚,这个就是一个慢慢学习进步的过程了。我也正在学习呢。
2.绛璃:我想问关于情节的张力如何构造,关于细节的描画还有怎样才算是有技巧性?
蒋:有情自然有张力,用心自然有细节。技巧是一步步写出来的,看得多了,写得多了,自然有技巧。每个人的写法手法不同,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种来,最好。
我推荐每一个人去看《红楼梦》《莎士比亚全集》和欧美的一些名著小说。写言情的不能只看言情,写历史的同样不能只看历史,否则眼界会窄了。
3.扬扬:历史的话,好象单纯查历史也发现有许多矛盾呢,一般怎么解决的?自己心里有时候看见资料比故事更好看的感觉……
蒋:历史的矛盾问题,我想我尽量是不要强作解人,矛盾就让它存在着,有矛盾的故事,有时候比没矛盾的故事更好看。我是顶顶怕把主角写成完人圣人,把主角的对立方全部抹黑的这种写法。
蒋:我一般设置情节,都不仅仅是一个过场,而是为了表现主角的某一方面性格。可以从一个大事件的处理,表现主人公的性格;也可以从一句话,一个动作表现主人公的性格。但是这种小细节已经用过一次,用一次的效果和一百次是一样的,就没必要再用个不停了。倒是多设计一些事情冲突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这样既有性格又有情节了。
5.夭:想请问,写古代文,对白倾向使用文言文,妥当吗?小说中写历史人物,如何可以虚构出他不为人知的方面,甚而思想性格都与史实不符,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荒唐难以接受?
蒋:你是指什么,比如??????
虚构出他不为人知的方面,甚而思想性格都与史实不符,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荒唐难以接受?这种想法粉弓虽啊,我是没这个能力的,你能具体说一下吗?
除非声明是架空和戏说是可以的,否则,历史类的东西乱写,我怕会被人扁哦!
如果要我写,我也写不出来。我写的还都是尽量与史实相符的,只是可能与人们印象中的一些戏说野史形象不太符而而已。
7.雨落不湿:有时候把文言和现代文串起来用,会显得风格不统一,特别是第一人称更难处理,这个是古文风界定的问题?历史题材怎么写才算有古味?
蒋:尽量先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我也一般不会拿文言文直接给读者看。但是如果要写一个古代题材,那个有些太现代的用语就尽量避免出现。
雨落不湿:历史的发展进程基本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随便查一下历史资料就能知道了,这样如果不是言情类,而是传奇类,故事主线的伏笔怎么埋?
蒋:如果与历史无关,则不管什么故事,情节的设置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雨落不湿:蒋猫大人,如果俺把几个主角架空,历史朝代,以及部分人物都不架空--例如,主角素皇帝的女儿,她是架空的,那皇帝没架空,朝代也没架空,写的过程中又想把那朝代50年间发生的事情,浓缩到10年里,要注意哪几点?(葱白滴看着~)
蒋:你这个是架空文了。这50年间发生的事情有多少啊,就算真的打算写足五十年,也未必事事写到,也都是挑着写的。
如果是10年的话,就爱写几个就几个,但注意不要太超越时空,比如阿房宫三天就搭好了8.朵云之姿: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人物面目,在写历史小说的时候,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也会不同,那么是取自己的那一种解释好,还是用大多数人的公认理解好?
答:我的作法是不给解释,用人物的行为让读者自行给出解释。
9.某飘:第一人称写文的时候,其它人物更难表现……但是第三人称会不小心把主线落错,偏离到配角上去,或者是配角看起来比主角更出彩(请忽略俺滴笔力问题,5555)……历史题材的文,到底是第一人称来写好,还是第三人称更容易表现?
蒋:一般来说,如果是历史题材,还是用第三人称显得更有历史感一些。至于主角配角问题吗,只要你记得让主角出场比配角多就行了。配角如果真的写出彩了就让他出彩吧。
10.青瓜:关于历史小说,我最大的问题是,历史事件人人清楚,事件结果大家都心里有数,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保持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蒋:其实,有人说过,十八世纪以后无小说了,因为小说所有的情节变化都被人写说了。但是十八世纪之后还是有许多好小说,关键在哪里,关键在运用。
历史事件就像七巧板,看你怎么搭。虽然最后的结果已经知道,但是中间的经过你照样可以把它编得惊险曲折,煽人泪下11.八卦至极的马甲:蒋大好,我也有个小问题。有时候看到别人评文章,拿出来的理论是一套套的。那么作为作者本身,在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是否是有意识地去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呢?
蒋: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评点有力不在理论上。
写文章第一是故事,第二是人物,第三是有情,技艺之类,慢慢你会找到合适自己的。
12.lily:蒋jj,你写故事一般是先有一个提纲,然后再慢慢丰富;还是边写边构思,情节的发展最后都不是作者可以掌控的呢?对于新作者,哪种方式更适合呢?
蒋:前者。作为新作者,我认为还是前者。因为,新作者尤其要注意,首先能够"写完"一个故事。如果采用后者,功力不够则有可能无法控制。
lily:那么蒋jj有没有过想好提纲了,等真写下去,会受读者的影响,或者故事发展的需要,改掉结尾的情况呢?偶曾经听说过倪匡帮金庸写天龙,愤怒之下把阿紫写瞎了,后来金大侠颇费了写脑筋收拾残局的事。
蒋:金庸的天龙^_^这可以做为一个信天游的典范文来讲解,上回我和神二就谈到过。把旧贴找出来参考一下吧:如何将三千字的构思扩展到三万字本来文章中有两个主角--男主角和女主角为了让故事多一点波折,路人甲登场了。由于登场了多次,路人甲不但有了台词,居然还有了名字。有了名字的路人甲似乎就不宜再做路人甲,于是路人甲有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让路人甲的生活丰富起来,路人乙又登场了……
如此周而复始的结果是,两个主角到哪里去了?
☆☆☆神二于楼上的,很有道理哦。
要是别人就玩完抓瞎了,幸好是金老功力高深,硬是把小段拉上灵鹫宫和虚竹拜个把子,总算把故事给圆回来了。咦,还差个萧峰没交待?没关系,虚竹再下一回山把萧峰拉过来再拜个把子就成了,呵呵呵大师就是大师,不但圆过来了,还得个出人意料的赞誉。
功力不到,请勿轻试!
lily:所以,以前和朋友讨论,大家都认为,金大侠的故事开篇不是特别吸引人,但是后面的故事都铺展的很开,很有气势,而梁羽生的故事开篇非常引人入胜(如《萍踪侠影》、《冰川天女传》之类)后面的故事就比不上金的抓人。这是不是就是信天游和骨上生肉的区别呢?
蒋:其实金的大部分小说还都是骨上生肉的,结果早已经决定,只是中间有一些自由走。
梁和金的区别,并不是信天游和骨上生肉的区别,而是两个人性格为人处世上的差别。梁是书生意气,所以他的笔下人物带着太多作者先入为主的愿意和道德观,还是旧式文人的"文以载道"观念。而金的文字则纯是以说故事或者说感觉为主,所有的文化道德,只是在他的笔下作为工具味精而体现。所以金的故事抓人,而梁的故事则就显得由于道德观念太重而无法灵活变化。
蒋:暂无此考虑,除非我找到适合的切入点。
13.马甲鱼:古代的女子,多半都谦卑而且没有自我,信奉的理念很多都被现代人抨击唾弃。遵从史实的话文章里的女子或多或少都要有这些问题,但是--这样的人真的不讨人喜欢的啊。
蒋:现代人的心态也是千种百样,如果你觉得古代的女子,多半都谦卑而且没有自我,你就写她如何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变成这样,这其中一步步走过来,受到的伤害和慢慢被扭曲的自我,她的挣扎和渴望。相信我,这一定很感人。
14.**马甲行:如果是架空题材,是不是可以春秋战国,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制品级器物用度齐上,如此"架空"是否**了历史?您是如何看待架空和历史的关系呢?
蒋:既然是架空,只是用了官制品级器物用度,自然爱怎么用怎么用了,只要不把历史人物也架空进去来个关公战秦琼,张飞打岳飞,那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马甲行:汗,如果明明是唐代的官制却出现了鸡翅木,紫檀木的家具,能否说是一个缺憾?(并不针对某些文章,请勿自动戴帽)
15.didi:蒋大,有个关于**的问题。文要好看,据说要**迭起,像《倚天》里头,隔一会就有那种热闹大戏出现。
可是我每每写到期待已久的部分,就写不下去,感觉很烦,不知道蒋大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蒋:"文要好看,据说要**迭起"这个,不一定,文无定式,我的意见是你觉得你怎么写顺手怎么写,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写就能够写出自己最好的感觉来。有人做金庸就有人做古龙,有人作琼瑶就有人作亦舒。
16.momo:写历史故事(非架空),要顾及到当时人们的思想,如:女子无才便是德、三妻四妾、父母做主婚姻、读书为求科举……太多现在看来不可接受的腐朽想法。
如果完全丢弃掉,太yy了;可是保留下来一点都让人牙齿痒痒,自己都讨厌。
请问大人是怎么取舍呢?
蒋:作品写的是人,只要站在主角的所思所想去做。
那天闲来无事翻元曲,不由地惊讶,许多曲子放到今天完全能用。其实千古以来,去掉那些外在的,人生总是这么过来的,人性总是相通的。
现在的学校教育非常地应试制度,现在的社会失业这么高,贫富不均,男女还未平等,什么都讲钱……许多太令人不开心的事,如果完全丢弃掉,太yy了;可是保留下来一点都让人牙齿痒痒,自己都讨厌。说实话,如果作品都着重写这些,我也真不知道怎么取舍,如果写人物的想法和生活,我倒还是可以写写的,呵呵!
17.楚柔:对不起,我刚开始写文,所以有很多不懂得!
请问:是么是架空?什么是历史?
你们说的历史指的是真正的历史还是别的?
写文都有哪些技巧?要怎样掌握?
蒋:架空就是没有历史背景地写一个古代故事,比如古龙写"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决战紫禁之巅"的故事,虽然出现了皇帝,但是这个皇帝是哪一朝的哪一个皇帝,则是未必存在的。
我们说的是历史类的题材,就是把一段历史拿来当成主线,或者是小说的背景,前者如二月河的小说高阳说之类的,后者呢金庸的《鹿鼎记》说到康熙皇帝,梁羽生的系列小说写到明清皇帝这些,历史上也是实有其人的。
写文的技巧很多,各人挑各自适合的,就象我上面说的,有人做金庸就有人做古龙,有人作琼瑶就有人作亦舒。提高技巧的方法是多看多练,最好看一些较为经典的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之类的,如果要写中国历史题材类的,那么唐诗宋词元曲也看一下吧。
怎么克服偶懒惰的性情?
第二条,如何克服懒惰?最好的意见,找个拿摩温,嘿嘿嘿!
19.夕紫:蒋j,我想问的是,怎么才能让人物在情节中不变形?
我故事的情节上面,很多人评价不够吸引人,也就是不够新颖,但就算是这样,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性格也还是会开始变形,感觉不像是一个人了。
怎么才能杜绝这种现象啊?
蒋:这种是写作功力问题,不是某一点技艺性,没有秘方,自己多写多看多体会多用心。
20.弄月公子:我想问一下,我写了半天,发现任务内心独白远远多于故事情节,这样该怎么办?而且感觉岛最后细节都被独白占据了?而且线子都是跟着主角跑,所以情节好难拉开。
21.chaarr:请问历史和发挥之间该如何平衡,冀信史尔不违是否为金科玉律?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实自己内容?
蒋:我觉得还是可以平衡的,因为史料只是提供一些基本事件,细节、人物等,都是可以自己架构的,当然,这有点象戴着镣铐跳舞,限制很多,如果能够写出来,非常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至于史实,我觉得大的历史事件,不要违背,一些较为公认的历史定位,没有足够的证据和能力,不要带着轻率的态度去挑战,免得招来众怒。
22.月叶:很多时候想好了故事,写着写着就会加上自己的想法,然后故事情节变少,好好的小说就变成了议论文……
还有,有时候明明已经想好了结局,却觉得自己越写越连不到结局上,横生出许多的枝节……
蒋:自己的想法不要太多,要知道你是写故事,不是写议论文,最好用心体用文中的人物,让他们说他们自己的话。做为初写作者,还是我上面说的问题,先试着说完一个简单的、有头有尾的、结构清楚的故事。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慢慢一。
23.starlake: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风格的问题。不知道是用现代白话文好,还是古文好,尤其是人物对话的时候。现在有些人的处理是:不今不古。但读起来也还是觉得别扭。
不知蒋兄如何处理,请指点。
蒋:我觉得用红楼式的较为文雅的白话最好。最好不要直接用古文,引用可以用,或者某位才子出口成章也行。就算你有这个功力全部用古文写作,做你的读者也好吃力啊!
太现代的语言呢,除非你要走风格路线,否则,和内容太难融洽。
24.狐狸的脸:我不擅长环境描写,怎么办?
蒋:没关系,我也不擅长,找一个自己擅长的方面去发挥吧,比如人物、语言、情节……然后看着擅长写环境的大人们写的文章,流口水--
25.达莱拉:请问,在写历史小说时,我将历史中的人物改写成符服自己小说需要的样子。但是,如何在历史和自己的小说中,掌握一个改写的度?是重新赋予人物性格,还是?
蒋:尊重人物个性,尽量不要制造历史上没有的事。如果不,那么选择为戏说或者架空。
其实许多历史人物,本身故事已经非常精彩,你不必把一个不要能的性格放在不可能的人身上,或者,转到另一个可能的人物身上,也是一样的。
我写西施,是上次旅游区到诸暨西施故事里时受到的启发。因为我看到西施浣纱用的提篮很大,要浣洗的苎麻非常粗,原来西施浣纱是一个体力活,所以,引发重新定位西施的构思。
26.蓝海:专程过来请教,很奇怪,我的小说,刚开始写,很有自信如今快完结了,尽然觉得成垃圾了想成篇改,但又不知如何下手,我是否该放弃另外开篇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修改,让自己满意呢?
蒋:这个,要具体毛病具体分析。
你觉得毛病在哪里,是哪一块地方被你视为垃圾了?
我觉得先放一放,你还没有找出真正的症结来,现在不宜修改,要不然先去写点别的东西,也许过段时间再回头,你又有会不一样的看法。
蓝海:首先谢谢蒋大问题是我并没有把男女主角天天放在一起着重点在一个人身上,而且有很多插剧,配角和男主角同一等级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很不符合规则啊蒋:不是不符合规则,而是初学者不易掌握,容易发生写着跑调跑题。
蓝海:最近困扰我很严重的是在文中,是多用对话突出主题恰当还是内心描白显得重要些?
我喜欢在一个人说完一句话之后在后面加上一些独白和潜台词久而久之就感觉词穷了有这个必要吗?
蒋:没必要,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话,不要作者老是跳出来。
潜台词让人物自己的行动去说明或者让别人对人物的分析来表面,给读者留点思维余地,不要自己把所有的话都抢尽了。
书法和绘画中,都有一种专业术语叫"留白".
27.笑风风:为什么每次写出来的和自己所想像的有很大的出入呢?每次明明就是心里是这样的,到了笔下就完全(也不是完全)就是会不一样的感觉出来,所以害的我每次都要修改修改再修改,所以每次总会发不了多少上去。怎么办啊???
蒋:非常可惜我刚才洋洋洒洒的一段话毁在网络不通上了,现在感觉跑掉了,也没法再来一次了。
大致是这样的,对大家的写作都可以共用。
也就是你将自己设身处地于人物心理,给人物以合情合理的推想力。这样就不会写跑调,也不至于一次次地不确定而改来改去。
28.代表cj与厚道滴某鬼:几个有一点点偏题滴问题,希望不会被删--汗(1).翻蒋大人的简介的时候看见蒋大人素戏剧编剧,感兴趣这个跟普通的写小说有什么区别?
(2).目前网络上有没有关于编剧的学习课程?如果有,蒋大人能不能推荐几个地址?
(3).怎么样才能把庞大的历史购架故事控制的精炼一些?但是太过简练,对于没看过这段史料的人造成一头雾水表达不清的状况,该怎么处理?
(4).有没有好的人物魅力控制方法?
蒋:(1)、戏剧与小说不同,小说是一个人的艺术,戏剧是集体的艺术。小说我写好以后,发表出来就结束了。戏剧剧本,是要提供给演员去表演的。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和结合程度,还有导演、舞美、音乐等等,是一个整体的艺术,它最后是好是坏,是一个综合得分了。一般说来,剧本是要经常修改,和各方面找到一个最好的磨作点,以求能够发挥综合分的高分点。
(2)、编剧的专门教材,最好是到书店里买一些专门教材,网上未必能找得到。但是做编剧,书面知识只不过是搭一个架构而已,最好是多看别人的好剧本和好戏,作为戏剧编剧,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到现场去看戏,碟片的效果打的扣折真是很大。
(3)、历史架构,看你怎么选择运用。如果你想写一个大题材,那么多放一些背景进去。如果是一个小故事,而可以淡化交待。我的具体做法,你可以参见一下《西施入吴》和《上官婉儿》,里面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都很可能是庞大繁杂,但是我整个故事都只有两万字左右。
第二十六篇情节设计无论作品的情节采用哪种结构,它都必须保证在实际写作的若干个月或若干年内,作品仍能保持着新颖。
--罗伯特。巴纳徒我设计的情节,就像叶芝的《恩尼斯湖岛上的平静》中所描述的那样,总是“徐徐落下”。我从来设计不出任何一个完整的情节,也从来无法在知道情节进展的情况下写书。我的情节是一点点诞生的,时间拉得很长,甚至可追溯到我开始着手创作作品的“情节记事本”。我想每个作者都会有一个记事本,而它在我的写作中犹为重要。
这个记事本就放在壁炉台上,我通常在傍晚边听音乐边往里记些收获。记下来的大多是些简单的话语,如我听到的新鲜词或奇闻轶事。但关于作品的最初的想法,系列的变化,衍生的枝节,次要的角色以及可能误导读者的情节转折等等都隐藏在里边。如果我要为一个短篇寻找主题,我就从头到尾地测览这个记事本,因为我已想不起若干年前记人的想法,甚至连潦草的字迹也辨认不出了。
我习惯于在10月和来年春天之间写书,在圣诞前后即书写到一半的时候略作停顿,休息调整一番。春末和夏天则用来修改、校订或写些零散的短篇和发表于杂志上的文章。在这个“休闲时期”,我还将决定下一步该写哪本书,尽管我心存想法的作品不止一部。这一步并不总是按我预期的计划行事,有时一个念头会攫住我,让我现在就想写它,我写《草丛中的骷髅》时就如此。
然后我拿出一个新的记事本,记下所有我想写的新作品的想法。于是,更多的想法开始诞生,我将它们集中于一个主题,记在记事本的开头。
当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与新的情节有关,如一些“有趣的俚语”,一些关于角色的详细描述,关于房间、村庄的描写等。但所有这些都和情节有或远或近的联系。情节就是行动着的角色,而场所则映衬出情节所需的氛围,有时还会成为作品的一个关键因素(我的侦探小说《致命的节日》中那个破落的城堡就是一例)。我总能清醒地意识到,我面对的将是一部两百多页的作品,必须有足够的材料、足够的故事将这些空页填满。《死得像一个绅士》是我以伯纳德。巴斯特伯为笔名发表的历史犯罪小说,它花了我整整12年的时间。正是由于它短才花了我如此长的时间。在我写出了部分作品时,感到手头掌握的材料不能保证两百页的质量,而且我认为,已写出的那部分东西的质量是相当上乘的,我就更不想因为节奏拖沓或介绍分散而破坏了整体的效果。最后,我不得不深吸一口气,作出一个审慎的决定,即写一本篇幅更短的小说。
我一向认为,故事情节在发展上必须有足够的紧张和趣味来吸引读者阅读,否则,任何渴望成为通俗文学的作品都将是一部失败之作。
我作品的第一章除了定下整体风格之外,通常还会包括一个或几个中心角色,而且他们常常是受害者。作品中的死者通常在60页左右或更后的地方出现,往往都是非常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这点是从我自己的喜好出发的,如果我安排自己喜欢的角色死亡(如《致命的节日》和《镀金盒里的死尸》),我会感到非常不安并对此痛苦不堪。
在我开始写作之前,我会把记事本的后半部分划分成若干章节,并标明每一章节所包括的内容。这项工作我一般提前两到三章来完成。举例来说,当我开始写书的时候,我已规划出前三章的内容,其他章节会在写作中接着一点一点地计划出来。这些表明了我在情节设计上的主要特色: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想法和灵感。手握一枝笔是对获得灵感最有效的刺激(我确信在一台文字处理器前敲键一定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因此,尽管我是颇具想法地开始写书,主要人物(受害者或谋杀者)在我脑海里也十分鲜明,我仍需有足够的空间来操作,有足够的次要人物要创造,有足够的细节要设计。
夏洛特。布勃特在她的一部早期作品中用了这段冷静的文字来开头:“亲爱的读者,在毫无主题的情况下坐下来写作是一种乐趣。”人们不禁会反驳道,不会的,夏洛特,对读者来说不是这样的。我要说的是,如果一部小说在一开始仅有一个宽泛的主题,重要人物形象只有一个简略的概括,它一定具备一种活力和生机,而这正是那种在开始之前就已在作者脑海里万事成型的作品所缺乏的。
我以两部正在计划之中的作品作为赌注来结束这篇文章。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并不能确定自己究竟该先写哪部。一部是以罗伯特。伯纳德为笔名的小说,暂时取名为《庄园的主人们》。第一章已经写好,写的是一个女子死于分娩,她的丈夫因为悲痛、自责而精神濒临崩溃。这家孩子从此开始了隐瞒生父状况,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生旅程。我知道谁会被杀,我也知道谁杀了他以及小说的结局。除此之外,我不再知道得更多。
另一部是以伯纳德。巴斯特伯为笔名的小说《死亡的莫扎特》,故事发生在1820年的英格兰。我已想好主要人物:莫扎特、某家剧院的经理、一个阔绰的老板和他的**、国王乔治四世和他的**等等。我大致知道前几章该发生哪些故事,但我不知道谁会被杀,也不知道谁杀了他或她以及为什么杀他(她),这极有可能意味着谋杀者不再是刚开始设计的那几个人。
总的说来,上面所说的一切并不意味着任何程式,它们仅是一种方式,是我的写作方法。我不知道我的作法给其他人是树立了可效仿的榜样还是一无可取的范例。但总体上我敢肯定一点,那就是你应该给自己留有余地,以便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拓展。
第二十七篇人物刻画与小说对人物了解越深,人物就塑造得越好,故事也就越有力量。
--罗斯兰。雷克我办公室的公告牌上,贴着许多标有警句的小纸片,其中有句格言是:“这就是我们让事情发生的方法。”
人物和故事关系紧密,二者不可分:给定了人物,就有了故事。故事来源于何处?来源于人物。
人物从何而来?他们是逐渐地产生的,从记忆、观察和想象中积累而来。一些很容易,另一些很困难。
我的小说《朋友之间》是从视觉图像展开的。一开始,我只知道人物是女性。她逐渐成为这样一个角色:50多岁,独身,是一家小杂志的秘书和接待员。她保守、自负、孤独,从不寻求他人帮助。她曾受过惊吓,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骇人的幻觉。下面这几行在最后定稿时出现在第132页,写的是艾米丽的危机。
艾米丽一动不动地站在市中心的小径上,死死地盯着路面上的一团东西,路面又湿又滑,路尽头的街灯发出幽暗的光。灯火照射不到的地方,有个老人卷曲着双腿,缩成一团,双眼紧闭,像个摇篮中熟睡的婴儿。他的右颊紧贴着人行道,灰白的头发钢针般直立着,左手拿着只空酒瓶。他盖了一件灰色的旧大衣,露出白色的衬衣领,脚上穿了双小靴踏。艾米丽慢慢转过身去,双手握紧小包,轻轻地叹了口气,轻得几乎难以察觉,往回走去……每至深夜,如果她在市中心的小径上瞥见什么活动的、半藏半露的东西,她都不会径直走过去。她不理解是什么支配她来到这里。她忆起一种飘乎的感觉,觉得自己是隐形人,或者,至少别人看不见她。
更准确地说,由于描绘胡同里的情景,我开始塑造人物。
另一个是难于找寻的人物,是我神秘系列小说中的加拿大皇家武装警察队的一位警卫。也许,正是因为太难得到他,我才特别喜爱他。
开初,我并不知道我的第四部作品《嫌疑犯》会成为一部神秘小说,这个故事的开头是一个接一个的八旬老人被谋杀。由于情节需要,我需要一位警察,于是我根据性格、年龄、婚姻状况设计了他。但我绞尽脑汁,也不能让他真实动人。我多少有些绝望,甚至想把他从书中剔除。可他几乎无处不在:葬礼上,杂货店里,结识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他获得生命。但毫无用处,所有的尝试都是失败的,他仍然僵硬,别扭,全然不可信。直到一天早晨,我递给他一套修剪工具,把他赶到植物太过繁茂的后院去修剪绿色植物。天晓得是怎么回事,他竟变得真实可信起来。
《一月的冷雨》是惟-一部不是从视觉开始的小说,可是中心人物有些模糊不清。我对缺少良知的人感到奇怪,他们不能区分善与恶,他们的生活肯定复杂而危险。由于他们不懂得愧疚,因而也是危险分子。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是由于他们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平衡造成的,是心理失常。我以为很对。
起先受书本的影响,我只写些男性反社会人物。后来我觉得女性社会工作者会更为有趣,女性社会工作者需要有更强的控制愤怒的能力。但我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我回忆自己的童年,寻找关于道德的冲突。接着我以第一人称叙述,似乎自己已变成了他人,一个还不懂“道德”的孩子。
在我未成年的时候,一天,我一时兴起,剪掉了我家猫背上的毛。记得那只猎(名叫玛特尔)当时又是尖叫又是哀嚎,从我的手中拼命挣脱开来,夺门而去,从此不见踪影(我母亲曾用很肯定的口气告诉我,尽管玛特尔躲了我好几天,但不会跑得太远)。当我突然悟到,我做的事为一个生物带来了巨痛,而我并没有权利这么做的时候,那种震惊与反悔至今记忆犹新。我把这件事改写成一个虚构的事件:猫尖叫着,在燃烧的树叶中来回猛冲,终于冲出了火焰。它浑身冒着烟,飞也似地跑了。主人公喝醉了酒似的穿过公园,逃之夭夭……
索尔的母亲瞪着索尔,一遍又一遍叫着她的名字,她不相信是索尔站在那里,女儿竟能作出这种事。
“你做什么了?”索尔的母亲问。
“我把玛特尔放到火里去了。”
“为什么?你怎么能做这样可怕的事情?”她盯着索尔,双手抓住钱包。钱包上有几道新的抓痕,索尔想,恐怕是玛特尔用它愚蠢的爪子干的。“我不知道。她惹我生气了。”
母亲转过身去,背朝着索尔,然后转过身来,眼睛又一次直瞪着她。“你听到它尖叫了吗?你知道它有多痛吗?”“可它不是我。”索尔说。
“可你刚才,刚才说,‘我把玛特尔放到火里去了’。”
“没错,”索尔说,“但受伤的不是我。”
是索尔激发了这个故事。当她感到受了威胁,惟一可做的“正确”的事,就是在她的世界中重新建立秩序,别人付出的代价与她是不相干的。
危机、危险、恐惧和压抑我们都曾经历过一些,记忆里的东西总是能派上用场,这令人吃惊。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经历它的方式。
八岁时我曾被一只看门狗袭击过。它锁在仓库后面,我以为我们是朋友,当我走向它时,它正在吃东西,那真是一个天大的错误。30年后,我写了一部小说《宠爱》,讲一位小姑娘被学校里一个同学殴打。我用到了“记忆”,那正来源于被狗袭击的感觉。
……她立在操场上,感到自己很渺小。鲜血缓慢地从她的鼻子里流出来。脑袋上的包破了,沾满灰尘,上面的头发凌乱不堪地扭结着……莎拉转过身去,直冲着人行道,开始一步步挪动双脚。她知道,自己的身体一定已经碎成了千百块,只是因为皮肤裹着,才没掉下来。她很感激自己的皮肤,如果她的身体在人行道上当众碎掉,那一定是件可怕的事情。
她挣扎着走上人行道,经过邻居的房子,就算她遇见了熟人,后来也什么都记不得了……
她走近自家的前门,希望穆莉尔知道该怎么对付这种情况。她知道,父亲晓得该怎么做,可他在上班,母亲也是。她伸出手,抓住门把,看见自己的手在发抖,全身都在发抖。她想,如果自己一直这么抖下去,皮肤一定会撑不住了。她打开门,尖叫起来。
如果你要塑造一个具体而详尽的人物,你一定会使用个人的记忆,还有你的想象,把人物放在你设置的环境中,让他面对别的人物,想象他们该如何反应。
就是这些受控的舞台冲突: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生活中的事件,给我的故事最好也是最出乎意料的结果,大家称之为情节。[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卖油翁>
常常看到有自荐贴或者推荐贴,推荐一些自认为付出了心力的作品,却因为字数太少,或者不是完文而受到冷遇甚至是嘲讽。
我也作过新人,我知道这种难受的滋味。
我们不能强求他人非得支持自己,这很困难。
那么,至少完成一篇文,至少让自己树立一些信心,能够让你的读者看到了篇完整文,树立对你的信心,这是我对于**所有初写者的祝愿。极少极少人的文法架构是一开始就很出色的,老实说,我也是一篇一篇的文章写下来,才慢慢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够。所以,自己的第一篇文,只要能够把一个故事讲完,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感觉能够写多少出来算多少。
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中<卖油翁>中所说的:"唯手熟尔。”
我也只不过比你们写得早一点点,写得手熟一点点而已,你们都会比我更好。
版上问答:1.踏雪:查历史的时候,感觉背景越查越多怎么办,然后调入历史的洪流,忘了原来想写什么。或者,发现原先想发生的故事,在历史中根本是不可能的。即,现实与虚构的矛盾。
蒋:这个问题,我也遇见过。背景越查越多,与原先设想的故事发生了冲突。我是这样处理的:你决定了这个故事的架构后,就去查你所要写人物的时间表,只把有关的人物背景取过来,其他次要的就尽理不要再去深挖了,否则的话,就把自己淹没了。
如果你想自己塑造一段故事的话,就用架空。如果你想描写人物的话,就尽量把人物往原有事件的套。因为历史的大事件是确定的,要描写历史题材小说,我们自己的发挥则在于一些细节故事上。
雪:但是,说道主要人物的大事件,这里又会有配角的问题。大事件中,总会有一些配角出现,这些配角本身也是历史人物,如果想把他们写活,就要发掘他们的内心,至少,在作者心里,在历史上,他们曾是活生生的人,也是一个世界。矛盾又出现了,能够仅仅把配角当作道具吗?
我想历史背景的小说,很大程度上吸引人之处,在于不经意见出现的对社会,历史的思考,点滴处反映的人性。哪怕那个人只有一句台词,大师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真实的存在。
蒋:配角当然不是道具,但也不是主角。描绘配角时,尽量当他们是独立的人,但是篇幅不必给得太多,可以作为扁平人物来描绘。
象红楼梦的焦大,只用了几句骂,就把人物都交待了,倒是不必拿许多篇幅用来挖掘他的内心写一篇回忆录了。
踏雪:你写人物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人物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
也就是说,本来设计剧情向东,却无法控制向西。要自然,就顺着剧情,要主题,就只好掰回来。
蒋:顺着人物走能写出最好的感觉来,只要不脱线得太远,我一般是给定一个总体的简单大纳,具体情节就顺着人物走踏雪:同样一个人物,有很多种交待方法,焦大可以让人骂出来,但是若是放在别人来写,未必就有这么活灵活现。问题:人物的背景一般应该如何交待?是作者白描,内心描写,语言动作透漏,还是其它?
(蒋八成要回答:看剧情发展……)
还有一个最近困扰我的问题,即人物感情的描写。
在非第一人称的文章中,是否应该介入过多的人物内心独白?还是通过行动和语言来表现?独白比较有力度,清晰,但是我总觉得第三人称的文,不应该像第一人称那样明明白白的都说出来,而是留有余地,让人去品味。很难掌握啊!
提问,大纲已经设计好,在场景和剧情之间转换的时候,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过于跳跃,也不变成流水账?
我最近写的一篇文,有些人看了觉得太跳跃,有些人却觉得流水账,我觉得可能是结构和叙事技巧的问题。写文就像盖房子,结构搭建好了,形就出来了,这才是根本对么?同样的故事好比同样的材料,工匠依着这些材料来尽力发挥。大师的作品都有精巧和匠心独具之处,可是自己想学起来的时候却发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蒋:你可能是事无巨细地都想写出来,但是又没有真正展开,转折之间太生硬交待不清,人家看你不停走情节却没有一段吸引人的情节,而且情节之间转换太快。
所以会有人觉得太跳跃,有人觉得象流水账。
解决办法是分清主次,十个场景里着力写好三四个场景,最好是与展现人物性格有关的,但是故事一定要交待清楚,其余的大可以通过人物对话或者一句话交待掉。
踏雪:蒋j,我不是想事无巨细的写出来,相反,凡是和主题无关的场景,我一概跳过,而且由于第三人称的关系,不愿意太多介入人物内心,总是试图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但看起来我有些摸不清方向了。
人物性格的展现有深有浅,在故事里面,究竟是性格更重要还是情节的推动,精彩的场景更重要?
同样一个人物,有很多种交待方法,焦大可以让人骂出来,但是若是放在别人来写,未必就有这么活灵活现。问题:人物的背景一般应该如何交待?是作者白描,内心描写,语言动作透漏,还是其它?怎样才能即不影响文章的节奏,又交待清楚背景?
作为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是通过一些白描或者对话,畅快淋漓的说出来的好,还是埋在文中用情节来展现的好?
蒋:(1)、你可以不介入人物内心,但是至少要把一个人物为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这类事情,交待清楚(2)、根据性格,设置场景,推进情节。
我的意见,最好是后者,不过--文无定式,灵活运用,好看就行。
踏雪:蒋j,怎样能够抓住男性的心理?作为女……写手,写女性心理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站在男性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体会角色,似乎很难。
蒋:汗,这也是我的弱项。
不过,人性的心理总是相通的,总是容易站在自己这一方面去为自己辨护的踏雪:这个……请问藏拙行得通么?有时候自己不理解的人物,就换个角度写,但怎样才能藏的好,藏的妙,藏的不露马脚?而不是干巴巴的一个道具。
蒋:藏拙是个好办法,怎样才能藏的好,藏的妙,藏的不露马脚,这个就是一个慢慢学习进步的过程了。我也正在学习呢。
2.绛璃:我想问关于情节的张力如何构造,关于细节的描画还有怎样才算是有技巧性?
蒋:有情自然有张力,用心自然有细节。技巧是一步步写出来的,看得多了,写得多了,自然有技巧。每个人的写法手法不同,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种来,最好。
我推荐每一个人去看《红楼梦》《莎士比亚全集》和欧美的一些名著小说。写言情的不能只看言情,写历史的同样不能只看历史,否则眼界会窄了。
3.扬扬:历史的话,好象单纯查历史也发现有许多矛盾呢,一般怎么解决的?自己心里有时候看见资料比故事更好看的感觉……
蒋:历史的矛盾问题,我想我尽量是不要强作解人,矛盾就让它存在着,有矛盾的故事,有时候比没矛盾的故事更好看。我是顶顶怕把主角写成完人圣人,把主角的对立方全部抹黑的这种写法。
蒋:我一般设置情节,都不仅仅是一个过场,而是为了表现主角的某一方面性格。可以从一个大事件的处理,表现主人公的性格;也可以从一句话,一个动作表现主人公的性格。但是这种小细节已经用过一次,用一次的效果和一百次是一样的,就没必要再用个不停了。倒是多设计一些事情冲突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这样既有性格又有情节了。
5.夭:想请问,写古代文,对白倾向使用文言文,妥当吗?小说中写历史人物,如何可以虚构出他不为人知的方面,甚而思想性格都与史实不符,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荒唐难以接受?
蒋:你是指什么,比如??????
虚构出他不为人知的方面,甚而思想性格都与史实不符,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荒唐难以接受?这种想法粉弓虽啊,我是没这个能力的,你能具体说一下吗?
除非声明是架空和戏说是可以的,否则,历史类的东西乱写,我怕会被人扁哦!
如果要我写,我也写不出来。我写的还都是尽量与史实相符的,只是可能与人们印象中的一些戏说野史形象不太符而而已。
7.雨落不湿:有时候把文言和现代文串起来用,会显得风格不统一,特别是第一人称更难处理,这个是古文风界定的问题?历史题材怎么写才算有古味?
蒋:尽量先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我也一般不会拿文言文直接给读者看。但是如果要写一个古代题材,那个有些太现代的用语就尽量避免出现。
雨落不湿:历史的发展进程基本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随便查一下历史资料就能知道了,这样如果不是言情类,而是传奇类,故事主线的伏笔怎么埋?
蒋:如果与历史无关,则不管什么故事,情节的设置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雨落不湿:蒋猫大人,如果俺把几个主角架空,历史朝代,以及部分人物都不架空--例如,主角素皇帝的女儿,她是架空的,那皇帝没架空,朝代也没架空,写的过程中又想把那朝代50年间发生的事情,浓缩到10年里,要注意哪几点?(葱白滴看着~)
蒋:你这个是架空文了。这50年间发生的事情有多少啊,就算真的打算写足五十年,也未必事事写到,也都是挑着写的。
如果是10年的话,就爱写几个就几个,但注意不要太超越时空,比如阿房宫三天就搭好了8.朵云之姿: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人物面目,在写历史小说的时候,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也会不同,那么是取自己的那一种解释好,还是用大多数人的公认理解好?
答:我的作法是不给解释,用人物的行为让读者自行给出解释。
9.某飘:第一人称写文的时候,其它人物更难表现……但是第三人称会不小心把主线落错,偏离到配角上去,或者是配角看起来比主角更出彩(请忽略俺滴笔力问题,5555)……历史题材的文,到底是第一人称来写好,还是第三人称更容易表现?
蒋:一般来说,如果是历史题材,还是用第三人称显得更有历史感一些。至于主角配角问题吗,只要你记得让主角出场比配角多就行了。配角如果真的写出彩了就让他出彩吧。
10.青瓜:关于历史小说,我最大的问题是,历史事件人人清楚,事件结果大家都心里有数,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保持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蒋:其实,有人说过,十八世纪以后无小说了,因为小说所有的情节变化都被人写说了。但是十八世纪之后还是有许多好小说,关键在哪里,关键在运用。
历史事件就像七巧板,看你怎么搭。虽然最后的结果已经知道,但是中间的经过你照样可以把它编得惊险曲折,煽人泪下11.八卦至极的马甲:蒋大好,我也有个小问题。有时候看到别人评文章,拿出来的理论是一套套的。那么作为作者本身,在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是否是有意识地去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呢?
蒋: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评点有力不在理论上。
写文章第一是故事,第二是人物,第三是有情,技艺之类,慢慢你会找到合适自己的。
12.lily:蒋jj,你写故事一般是先有一个提纲,然后再慢慢丰富;还是边写边构思,情节的发展最后都不是作者可以掌控的呢?对于新作者,哪种方式更适合呢?
蒋:前者。作为新作者,我认为还是前者。因为,新作者尤其要注意,首先能够"写完"一个故事。如果采用后者,功力不够则有可能无法控制。
lily:那么蒋jj有没有过想好提纲了,等真写下去,会受读者的影响,或者故事发展的需要,改掉结尾的情况呢?偶曾经听说过倪匡帮金庸写天龙,愤怒之下把阿紫写瞎了,后来金大侠颇费了写脑筋收拾残局的事。
蒋:金庸的天龙^_^这可以做为一个信天游的典范文来讲解,上回我和神二就谈到过。把旧贴找出来参考一下吧:如何将三千字的构思扩展到三万字本来文章中有两个主角--男主角和女主角为了让故事多一点波折,路人甲登场了。由于登场了多次,路人甲不但有了台词,居然还有了名字。有了名字的路人甲似乎就不宜再做路人甲,于是路人甲有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让路人甲的生活丰富起来,路人乙又登场了……
如此周而复始的结果是,两个主角到哪里去了?
☆☆☆神二于楼上的,很有道理哦。
要是别人就玩完抓瞎了,幸好是金老功力高深,硬是把小段拉上灵鹫宫和虚竹拜个把子,总算把故事给圆回来了。咦,还差个萧峰没交待?没关系,虚竹再下一回山把萧峰拉过来再拜个把子就成了,呵呵呵大师就是大师,不但圆过来了,还得个出人意料的赞誉。
功力不到,请勿轻试!
lily:所以,以前和朋友讨论,大家都认为,金大侠的故事开篇不是特别吸引人,但是后面的故事都铺展的很开,很有气势,而梁羽生的故事开篇非常引人入胜(如《萍踪侠影》、《冰川天女传》之类)后面的故事就比不上金的抓人。这是不是就是信天游和骨上生肉的区别呢?
蒋:其实金的大部分小说还都是骨上生肉的,结果早已经决定,只是中间有一些自由走。
梁和金的区别,并不是信天游和骨上生肉的区别,而是两个人性格为人处世上的差别。梁是书生意气,所以他的笔下人物带着太多作者先入为主的愿意和道德观,还是旧式文人的"文以载道"观念。而金的文字则纯是以说故事或者说感觉为主,所有的文化道德,只是在他的笔下作为工具味精而体现。所以金的故事抓人,而梁的故事则就显得由于道德观念太重而无法灵活变化。
蒋:暂无此考虑,除非我找到适合的切入点。
13.马甲鱼:古代的女子,多半都谦卑而且没有自我,信奉的理念很多都被现代人抨击唾弃。遵从史实的话文章里的女子或多或少都要有这些问题,但是--这样的人真的不讨人喜欢的啊。
蒋:现代人的心态也是千种百样,如果你觉得古代的女子,多半都谦卑而且没有自我,你就写她如何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变成这样,这其中一步步走过来,受到的伤害和慢慢被扭曲的自我,她的挣扎和渴望。相信我,这一定很感人。
14.**马甲行:如果是架空题材,是不是可以春秋战国,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制品级器物用度齐上,如此"架空"是否**了历史?您是如何看待架空和历史的关系呢?
蒋:既然是架空,只是用了官制品级器物用度,自然爱怎么用怎么用了,只要不把历史人物也架空进去来个关公战秦琼,张飞打岳飞,那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马甲行:汗,如果明明是唐代的官制却出现了鸡翅木,紫檀木的家具,能否说是一个缺憾?(并不针对某些文章,请勿自动戴帽)
15.didi:蒋大,有个关于**的问题。文要好看,据说要**迭起,像《倚天》里头,隔一会就有那种热闹大戏出现。
可是我每每写到期待已久的部分,就写不下去,感觉很烦,不知道蒋大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蒋:"文要好看,据说要**迭起"这个,不一定,文无定式,我的意见是你觉得你怎么写顺手怎么写,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写就能够写出自己最好的感觉来。有人做金庸就有人做古龙,有人作琼瑶就有人作亦舒。
16.momo:写历史故事(非架空),要顾及到当时人们的思想,如:女子无才便是德、三妻四妾、父母做主婚姻、读书为求科举……太多现在看来不可接受的腐朽想法。
如果完全丢弃掉,太yy了;可是保留下来一点都让人牙齿痒痒,自己都讨厌。
请问大人是怎么取舍呢?
蒋:作品写的是人,只要站在主角的所思所想去做。
那天闲来无事翻元曲,不由地惊讶,许多曲子放到今天完全能用。其实千古以来,去掉那些外在的,人生总是这么过来的,人性总是相通的。
现在的学校教育非常地应试制度,现在的社会失业这么高,贫富不均,男女还未平等,什么都讲钱……许多太令人不开心的事,如果完全丢弃掉,太yy了;可是保留下来一点都让人牙齿痒痒,自己都讨厌。说实话,如果作品都着重写这些,我也真不知道怎么取舍,如果写人物的想法和生活,我倒还是可以写写的,呵呵!
17.楚柔:对不起,我刚开始写文,所以有很多不懂得!
请问:是么是架空?什么是历史?
你们说的历史指的是真正的历史还是别的?
写文都有哪些技巧?要怎样掌握?
蒋:架空就是没有历史背景地写一个古代故事,比如古龙写"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决战紫禁之巅"的故事,虽然出现了皇帝,但是这个皇帝是哪一朝的哪一个皇帝,则是未必存在的。
我们说的是历史类的题材,就是把一段历史拿来当成主线,或者是小说的背景,前者如二月河的小说高阳说之类的,后者呢金庸的《鹿鼎记》说到康熙皇帝,梁羽生的系列小说写到明清皇帝这些,历史上也是实有其人的。
写文的技巧很多,各人挑各自适合的,就象我上面说的,有人做金庸就有人做古龙,有人作琼瑶就有人作亦舒。提高技巧的方法是多看多练,最好看一些较为经典的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之类的,如果要写中国历史题材类的,那么唐诗宋词元曲也看一下吧。
怎么克服偶懒惰的性情?
第二条,如何克服懒惰?最好的意见,找个拿摩温,嘿嘿嘿!
19.夕紫:蒋j,我想问的是,怎么才能让人物在情节中不变形?
我故事的情节上面,很多人评价不够吸引人,也就是不够新颖,但就算是这样,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性格也还是会开始变形,感觉不像是一个人了。
怎么才能杜绝这种现象啊?
蒋:这种是写作功力问题,不是某一点技艺性,没有秘方,自己多写多看多体会多用心。
20.弄月公子:我想问一下,我写了半天,发现任务内心独白远远多于故事情节,这样该怎么办?而且感觉岛最后细节都被独白占据了?而且线子都是跟着主角跑,所以情节好难拉开。
21.chaarr:请问历史和发挥之间该如何平衡,冀信史尔不违是否为金科玉律?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实自己内容?
蒋:我觉得还是可以平衡的,因为史料只是提供一些基本事件,细节、人物等,都是可以自己架构的,当然,这有点象戴着镣铐跳舞,限制很多,如果能够写出来,非常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至于史实,我觉得大的历史事件,不要违背,一些较为公认的历史定位,没有足够的证据和能力,不要带着轻率的态度去挑战,免得招来众怒。
22.月叶:很多时候想好了故事,写着写着就会加上自己的想法,然后故事情节变少,好好的小说就变成了议论文……
还有,有时候明明已经想好了结局,却觉得自己越写越连不到结局上,横生出许多的枝节……
蒋:自己的想法不要太多,要知道你是写故事,不是写议论文,最好用心体用文中的人物,让他们说他们自己的话。做为初写作者,还是我上面说的问题,先试着说完一个简单的、有头有尾的、结构清楚的故事。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慢慢一。
23.starlake: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风格的问题。不知道是用现代白话文好,还是古文好,尤其是人物对话的时候。现在有些人的处理是:不今不古。但读起来也还是觉得别扭。
不知蒋兄如何处理,请指点。
蒋:我觉得用红楼式的较为文雅的白话最好。最好不要直接用古文,引用可以用,或者某位才子出口成章也行。就算你有这个功力全部用古文写作,做你的读者也好吃力啊!
太现代的语言呢,除非你要走风格路线,否则,和内容太难融洽。
24.狐狸的脸:我不擅长环境描写,怎么办?
蒋:没关系,我也不擅长,找一个自己擅长的方面去发挥吧,比如人物、语言、情节……然后看着擅长写环境的大人们写的文章,流口水--
25.达莱拉:请问,在写历史小说时,我将历史中的人物改写成符服自己小说需要的样子。但是,如何在历史和自己的小说中,掌握一个改写的度?是重新赋予人物性格,还是?
蒋:尊重人物个性,尽量不要制造历史上没有的事。如果不,那么选择为戏说或者架空。
其实许多历史人物,本身故事已经非常精彩,你不必把一个不要能的性格放在不可能的人身上,或者,转到另一个可能的人物身上,也是一样的。
我写西施,是上次旅游区到诸暨西施故事里时受到的启发。因为我看到西施浣纱用的提篮很大,要浣洗的苎麻非常粗,原来西施浣纱是一个体力活,所以,引发重新定位西施的构思。
26.蓝海:专程过来请教,很奇怪,我的小说,刚开始写,很有自信如今快完结了,尽然觉得成垃圾了想成篇改,但又不知如何下手,我是否该放弃另外开篇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修改,让自己满意呢?
蒋:这个,要具体毛病具体分析。
你觉得毛病在哪里,是哪一块地方被你视为垃圾了?
我觉得先放一放,你还没有找出真正的症结来,现在不宜修改,要不然先去写点别的东西,也许过段时间再回头,你又有会不一样的看法。
蓝海:首先谢谢蒋大问题是我并没有把男女主角天天放在一起着重点在一个人身上,而且有很多插剧,配角和男主角同一等级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很不符合规则啊蒋:不是不符合规则,而是初学者不易掌握,容易发生写着跑调跑题。
蓝海:最近困扰我很严重的是在文中,是多用对话突出主题恰当还是内心描白显得重要些?
我喜欢在一个人说完一句话之后在后面加上一些独白和潜台词久而久之就感觉词穷了有这个必要吗?
蒋:没必要,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话,不要作者老是跳出来。
潜台词让人物自己的行动去说明或者让别人对人物的分析来表面,给读者留点思维余地,不要自己把所有的话都抢尽了。
书法和绘画中,都有一种专业术语叫"留白".
27.笑风风:为什么每次写出来的和自己所想像的有很大的出入呢?每次明明就是心里是这样的,到了笔下就完全(也不是完全)就是会不一样的感觉出来,所以害的我每次都要修改修改再修改,所以每次总会发不了多少上去。怎么办啊???
蒋:非常可惜我刚才洋洋洒洒的一段话毁在网络不通上了,现在感觉跑掉了,也没法再来一次了。
大致是这样的,对大家的写作都可以共用。
也就是你将自己设身处地于人物心理,给人物以合情合理的推想力。这样就不会写跑调,也不至于一次次地不确定而改来改去。
28.代表cj与厚道滴某鬼:几个有一点点偏题滴问题,希望不会被删--汗(1).翻蒋大人的简介的时候看见蒋大人素戏剧编剧,感兴趣这个跟普通的写小说有什么区别?
(2).目前网络上有没有关于编剧的学习课程?如果有,蒋大人能不能推荐几个地址?
(3).怎么样才能把庞大的历史购架故事控制的精炼一些?但是太过简练,对于没看过这段史料的人造成一头雾水表达不清的状况,该怎么处理?
(4).有没有好的人物魅力控制方法?
蒋:(1)、戏剧与小说不同,小说是一个人的艺术,戏剧是集体的艺术。小说我写好以后,发表出来就结束了。戏剧剧本,是要提供给演员去表演的。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和结合程度,还有导演、舞美、音乐等等,是一个整体的艺术,它最后是好是坏,是一个综合得分了。一般说来,剧本是要经常修改,和各方面找到一个最好的磨作点,以求能够发挥综合分的高分点。
(2)、编剧的专门教材,最好是到书店里买一些专门教材,网上未必能找得到。但是做编剧,书面知识只不过是搭一个架构而已,最好是多看别人的好剧本和好戏,作为戏剧编剧,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到现场去看戏,碟片的效果打的扣折真是很大。
(3)、历史架构,看你怎么选择运用。如果你想写一个大题材,那么多放一些背景进去。如果是一个小故事,而可以淡化交待。我的具体做法,你可以参见一下《西施入吴》和《上官婉儿》,里面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都很可能是庞大繁杂,但是我整个故事都只有两万字左右。
第二十六篇情节设计无论作品的情节采用哪种结构,它都必须保证在实际写作的若干个月或若干年内,作品仍能保持着新颖。
--罗伯特。巴纳徒我设计的情节,就像叶芝的《恩尼斯湖岛上的平静》中所描述的那样,总是“徐徐落下”。我从来设计不出任何一个完整的情节,也从来无法在知道情节进展的情况下写书。我的情节是一点点诞生的,时间拉得很长,甚至可追溯到我开始着手创作作品的“情节记事本”。我想每个作者都会有一个记事本,而它在我的写作中犹为重要。
这个记事本就放在壁炉台上,我通常在傍晚边听音乐边往里记些收获。记下来的大多是些简单的话语,如我听到的新鲜词或奇闻轶事。但关于作品的最初的想法,系列的变化,衍生的枝节,次要的角色以及可能误导读者的情节转折等等都隐藏在里边。如果我要为一个短篇寻找主题,我就从头到尾地测览这个记事本,因为我已想不起若干年前记人的想法,甚至连潦草的字迹也辨认不出了。
我习惯于在10月和来年春天之间写书,在圣诞前后即书写到一半的时候略作停顿,休息调整一番。春末和夏天则用来修改、校订或写些零散的短篇和发表于杂志上的文章。在这个“休闲时期”,我还将决定下一步该写哪本书,尽管我心存想法的作品不止一部。这一步并不总是按我预期的计划行事,有时一个念头会攫住我,让我现在就想写它,我写《草丛中的骷髅》时就如此。
然后我拿出一个新的记事本,记下所有我想写的新作品的想法。于是,更多的想法开始诞生,我将它们集中于一个主题,记在记事本的开头。
当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与新的情节有关,如一些“有趣的俚语”,一些关于角色的详细描述,关于房间、村庄的描写等。但所有这些都和情节有或远或近的联系。情节就是行动着的角色,而场所则映衬出情节所需的氛围,有时还会成为作品的一个关键因素(我的侦探小说《致命的节日》中那个破落的城堡就是一例)。我总能清醒地意识到,我面对的将是一部两百多页的作品,必须有足够的材料、足够的故事将这些空页填满。《死得像一个绅士》是我以伯纳德。巴斯特伯为笔名发表的历史犯罪小说,它花了我整整12年的时间。正是由于它短才花了我如此长的时间。在我写出了部分作品时,感到手头掌握的材料不能保证两百页的质量,而且我认为,已写出的那部分东西的质量是相当上乘的,我就更不想因为节奏拖沓或介绍分散而破坏了整体的效果。最后,我不得不深吸一口气,作出一个审慎的决定,即写一本篇幅更短的小说。
我一向认为,故事情节在发展上必须有足够的紧张和趣味来吸引读者阅读,否则,任何渴望成为通俗文学的作品都将是一部失败之作。
我作品的第一章除了定下整体风格之外,通常还会包括一个或几个中心角色,而且他们常常是受害者。作品中的死者通常在60页左右或更后的地方出现,往往都是非常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这点是从我自己的喜好出发的,如果我安排自己喜欢的角色死亡(如《致命的节日》和《镀金盒里的死尸》),我会感到非常不安并对此痛苦不堪。
在我开始写作之前,我会把记事本的后半部分划分成若干章节,并标明每一章节所包括的内容。这项工作我一般提前两到三章来完成。举例来说,当我开始写书的时候,我已规划出前三章的内容,其他章节会在写作中接着一点一点地计划出来。这些表明了我在情节设计上的主要特色: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想法和灵感。手握一枝笔是对获得灵感最有效的刺激(我确信在一台文字处理器前敲键一定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因此,尽管我是颇具想法地开始写书,主要人物(受害者或谋杀者)在我脑海里也十分鲜明,我仍需有足够的空间来操作,有足够的次要人物要创造,有足够的细节要设计。
夏洛特。布勃特在她的一部早期作品中用了这段冷静的文字来开头:“亲爱的读者,在毫无主题的情况下坐下来写作是一种乐趣。”人们不禁会反驳道,不会的,夏洛特,对读者来说不是这样的。我要说的是,如果一部小说在一开始仅有一个宽泛的主题,重要人物形象只有一个简略的概括,它一定具备一种活力和生机,而这正是那种在开始之前就已在作者脑海里万事成型的作品所缺乏的。
我以两部正在计划之中的作品作为赌注来结束这篇文章。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并不能确定自己究竟该先写哪部。一部是以罗伯特。伯纳德为笔名的小说,暂时取名为《庄园的主人们》。第一章已经写好,写的是一个女子死于分娩,她的丈夫因为悲痛、自责而精神濒临崩溃。这家孩子从此开始了隐瞒生父状况,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生旅程。我知道谁会被杀,我也知道谁杀了他以及小说的结局。除此之外,我不再知道得更多。
另一部是以伯纳德。巴斯特伯为笔名的小说《死亡的莫扎特》,故事发生在1820年的英格兰。我已想好主要人物:莫扎特、某家剧院的经理、一个阔绰的老板和他的**、国王乔治四世和他的**等等。我大致知道前几章该发生哪些故事,但我不知道谁会被杀,也不知道谁杀了他或她以及为什么杀他(她),这极有可能意味着谋杀者不再是刚开始设计的那几个人。
总的说来,上面所说的一切并不意味着任何程式,它们仅是一种方式,是我的写作方法。我不知道我的作法给其他人是树立了可效仿的榜样还是一无可取的范例。但总体上我敢肯定一点,那就是你应该给自己留有余地,以便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拓展。
第二十七篇人物刻画与小说对人物了解越深,人物就塑造得越好,故事也就越有力量。
--罗斯兰。雷克我办公室的公告牌上,贴着许多标有警句的小纸片,其中有句格言是:“这就是我们让事情发生的方法。”
人物和故事关系紧密,二者不可分:给定了人物,就有了故事。故事来源于何处?来源于人物。
人物从何而来?他们是逐渐地产生的,从记忆、观察和想象中积累而来。一些很容易,另一些很困难。
我的小说《朋友之间》是从视觉图像展开的。一开始,我只知道人物是女性。她逐渐成为这样一个角色:50多岁,独身,是一家小杂志的秘书和接待员。她保守、自负、孤独,从不寻求他人帮助。她曾受过惊吓,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骇人的幻觉。下面这几行在最后定稿时出现在第132页,写的是艾米丽的危机。
艾米丽一动不动地站在市中心的小径上,死死地盯着路面上的一团东西,路面又湿又滑,路尽头的街灯发出幽暗的光。灯火照射不到的地方,有个老人卷曲着双腿,缩成一团,双眼紧闭,像个摇篮中熟睡的婴儿。他的右颊紧贴着人行道,灰白的头发钢针般直立着,左手拿着只空酒瓶。他盖了一件灰色的旧大衣,露出白色的衬衣领,脚上穿了双小靴踏。艾米丽慢慢转过身去,双手握紧小包,轻轻地叹了口气,轻得几乎难以察觉,往回走去……每至深夜,如果她在市中心的小径上瞥见什么活动的、半藏半露的东西,她都不会径直走过去。她不理解是什么支配她来到这里。她忆起一种飘乎的感觉,觉得自己是隐形人,或者,至少别人看不见她。
更准确地说,由于描绘胡同里的情景,我开始塑造人物。
另一个是难于找寻的人物,是我神秘系列小说中的加拿大皇家武装警察队的一位警卫。也许,正是因为太难得到他,我才特别喜爱他。
开初,我并不知道我的第四部作品《嫌疑犯》会成为一部神秘小说,这个故事的开头是一个接一个的八旬老人被谋杀。由于情节需要,我需要一位警察,于是我根据性格、年龄、婚姻状况设计了他。但我绞尽脑汁,也不能让他真实动人。我多少有些绝望,甚至想把他从书中剔除。可他几乎无处不在:葬礼上,杂货店里,结识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他获得生命。但毫无用处,所有的尝试都是失败的,他仍然僵硬,别扭,全然不可信。直到一天早晨,我递给他一套修剪工具,把他赶到植物太过繁茂的后院去修剪绿色植物。天晓得是怎么回事,他竟变得真实可信起来。
《一月的冷雨》是惟-一部不是从视觉开始的小说,可是中心人物有些模糊不清。我对缺少良知的人感到奇怪,他们不能区分善与恶,他们的生活肯定复杂而危险。由于他们不懂得愧疚,因而也是危险分子。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是由于他们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平衡造成的,是心理失常。我以为很对。
起先受书本的影响,我只写些男性反社会人物。后来我觉得女性社会工作者会更为有趣,女性社会工作者需要有更强的控制愤怒的能力。但我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我回忆自己的童年,寻找关于道德的冲突。接着我以第一人称叙述,似乎自己已变成了他人,一个还不懂“道德”的孩子。
在我未成年的时候,一天,我一时兴起,剪掉了我家猫背上的毛。记得那只猎(名叫玛特尔)当时又是尖叫又是哀嚎,从我的手中拼命挣脱开来,夺门而去,从此不见踪影(我母亲曾用很肯定的口气告诉我,尽管玛特尔躲了我好几天,但不会跑得太远)。当我突然悟到,我做的事为一个生物带来了巨痛,而我并没有权利这么做的时候,那种震惊与反悔至今记忆犹新。我把这件事改写成一个虚构的事件:猫尖叫着,在燃烧的树叶中来回猛冲,终于冲出了火焰。它浑身冒着烟,飞也似地跑了。主人公喝醉了酒似的穿过公园,逃之夭夭……
索尔的母亲瞪着索尔,一遍又一遍叫着她的名字,她不相信是索尔站在那里,女儿竟能作出这种事。
“你做什么了?”索尔的母亲问。
“我把玛特尔放到火里去了。”
“为什么?你怎么能做这样可怕的事情?”她盯着索尔,双手抓住钱包。钱包上有几道新的抓痕,索尔想,恐怕是玛特尔用它愚蠢的爪子干的。“我不知道。她惹我生气了。”
母亲转过身去,背朝着索尔,然后转过身来,眼睛又一次直瞪着她。“你听到它尖叫了吗?你知道它有多痛吗?”“可它不是我。”索尔说。
“可你刚才,刚才说,‘我把玛特尔放到火里去了’。”
“没错,”索尔说,“但受伤的不是我。”
是索尔激发了这个故事。当她感到受了威胁,惟一可做的“正确”的事,就是在她的世界中重新建立秩序,别人付出的代价与她是不相干的。
危机、危险、恐惧和压抑我们都曾经历过一些,记忆里的东西总是能派上用场,这令人吃惊。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经历它的方式。
八岁时我曾被一只看门狗袭击过。它锁在仓库后面,我以为我们是朋友,当我走向它时,它正在吃东西,那真是一个天大的错误。30年后,我写了一部小说《宠爱》,讲一位小姑娘被学校里一个同学殴打。我用到了“记忆”,那正来源于被狗袭击的感觉。
……她立在操场上,感到自己很渺小。鲜血缓慢地从她的鼻子里流出来。脑袋上的包破了,沾满灰尘,上面的头发凌乱不堪地扭结着……莎拉转过身去,直冲着人行道,开始一步步挪动双脚。她知道,自己的身体一定已经碎成了千百块,只是因为皮肤裹着,才没掉下来。她很感激自己的皮肤,如果她的身体在人行道上当众碎掉,那一定是件可怕的事情。
她挣扎着走上人行道,经过邻居的房子,就算她遇见了熟人,后来也什么都记不得了……
她走近自家的前门,希望穆莉尔知道该怎么对付这种情况。她知道,父亲晓得该怎么做,可他在上班,母亲也是。她伸出手,抓住门把,看见自己的手在发抖,全身都在发抖。她想,如果自己一直这么抖下去,皮肤一定会撑不住了。她打开门,尖叫起来。
如果你要塑造一个具体而详尽的人物,你一定会使用个人的记忆,还有你的想象,把人物放在你设置的环境中,让他面对别的人物,想象他们该如何反应。
就是这些受控的舞台冲突: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生活中的事件,给我的故事最好也是最出乎意料的结果,大家称之为情节。[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卖油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