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寒蝉】骑兵是冷兵器时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兵种,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在冷兵器时代,所有重要的会战中,你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甚至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你仍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战马和他们的骑手一起出现在各条战线上。直到坦克作为骑兵的接替者登上战争舞台之前,骑兵这个兵种可以说是顽固的坚守着自己的位置。

    但是我们又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网友在质疑骑兵的优势地位,认为在战场上骑兵是不过是步兵辅助队一样的角色,或者是在和步兵交战处于劣势的位置。

    并且依据一些战例和游戏的设定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为什么历史对骑兵的选择和现在的一些对骑兵一些认识发生了脱节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就要明确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具有的优势在那里的问题。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又不可避免的回到历史中对骑兵兴起,发展与衰落做一下简单而全面的回顾。

    人类驯服野马,大约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事情,这比人类驯服牛和驴的时间要晚很多。因为牛的速度太慢,而驴的体型太小,驯养这两种动物都没有能够对人类的军事技术和战术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驯服马这种动物,不仅仅改变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也改变了古文明时期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

    军事力量的天平倾向了游牧民族的一方,这导致了公元前1700年和公元前1200两次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大规模侵袭,结束了辉煌的古文明时代。

    由于早期驯养的马体型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体型和力量依然是不够支持武装骑士的乘骑,因此早期的游牧民族在已经发明的轮子技术的帮助下发明了马车,继而出现了专门用于战争的马拉战车。不过游牧民族一直坚持着对马种的选育工作,这使得马的速度和力量不断的增加,体型也越来越大。最晚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时候,专门供人乘骑的乘骑属的马种终于选育成功,为骑兵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这于历史记载的骑兵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基本符合的。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时候,乘坐战车游牧民族在入侵农业文明的同时,也把战车技术和战术传播到四方的农耕民族。那些没有在入侵中被毁灭的农耕民族土著在学习并且改进了战车战术和技术之后,马上就把游牧民族逐出了自己的家园。实际上,在欧亚大陆上除了文明发源地中心的中东地区之外,几乎所有的其他文明都在这次入侵中毁灭了。

    说句题外的话,还有一个奇迹般的例外,那就是地处东亚的中国文明依然存在下来(由此产生了关于商王朝来源的争论,也就产生中国青铜,战车等技术发源的分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无论东西的古代文明都曾将战车作为战争中的优势兵器来使用,甚至像希腊半岛这样都不适于骑兵活动的地形上也有使用战车的记载。不同的民族对于战车的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与游牧民族一样埃及人习惯在战车上使用弓箭,但是赫梯人则偏好喜欢使用矛,商朝的武士则弓矛并用。

    公元前1200年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再一次的闯入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带,伴随着这次入侵又带来了一次军事上的重大的变革。这次入侵持续的时间虽然比第一次入侵要短,但却决定了自那以后3000年之内人类军事史的基本走向,也预示着骑兵时代的来临。从此时开始,对于那些生活在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的农耕民族来说能否获得优秀的战马,便成为一项关系到文明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可能由于优秀马**匹来源的限制,或是对于传统的尊重,战车在农业文明中又存在了相当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期除了游牧民族之外(确切的说是其中的大部分),农业文明的早期骑兵的任务是配合战车的作战。农业文明中最早期的骑兵都是地位较低一级但是比较富有的贵族。他们的财富足可以供养的起马和比较精良的武器。另外从游牧部落雇用骑兵,也是这个时代获取骑兵常用的方法。这一时期,骑兵运用的一般情况大致可以从亚述帝国的军队的变迁中获得一个一般性的认识。

    古亚述部落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时候出现在现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北部,亚述城建立在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西北部受到赫梯人的威胁,东南部受到苏美尔-巴比伦人的威胁。在地势平坦平原上,亚述人无险可守,面对外来强敌的威胁,亚述人只能通过不断的革新军事技术,完善军事体制来维护自己的独立主权。因此亚述人士世界上第一个全面认识铁制武器优于青铜武器的民族,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真正意义军事体制的民族。亚述对战车和骑兵的先后选择,也是出于同样的历史原因。

    大致在公元前2030年,在苏美尔帝国崩溃后,亚述进入古王国时期。这一阶段,如我们所知,亚述人的军事力量和其他农耕文明一样是以步兵为主。这种步兵战术在应用上,同时代军队的差异不是很大。

    由于缺乏资料,我只能根据中亚帝国军事制度和后来像罗马军团这样同样以步兵为主的军事力量加以推测。因为古王国时期亚述民兵情况与较早期的罗马人是相似的,他们实行一种预备兵的兵役制度,这些预备兵都是自由的农民。当战争需要的时候,就从预备兵之中征召一些,而且早期的武器也是由士兵自己配备的。轻重步兵的概念,在这个时代应该已经出现。

    因为这个时代里,弓箭手和投石手由于必须要专门训练,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的兵种。他们在作战中会先列在队伍的最前方,对敌人进行远距离的打击,尔后当重步兵开始冲击的时候,他们会退到重步兵之后,继续用弓箭这样的远距离武器进行打击,同时担任保护方阵侧翼安全。在这个时期,战斗已经不是一群人毫无秩序的群架似的斗殴,为方便使用手中的武器,方阵的空间概念已经被人们所认识。

    公元前1813~~1785(或1815年到公元前1783年),古亚述第13代国王沙马什阿达德在位期间亚述古王国的实力达到顶峰。在铭文中这位国王把自己称为“四方之王”,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靠着过人得智慧,汉莫拉比统帅下的巴比伦很快取代了亚述人的霸权,几乎统一了两河流域。公元前1749在汉莫拉比去世后不久,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就开始了。在这些游牧民族驾驶者战车的面前,农耕民族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段历史说明一见事。

    过去步兵为主的战术在对抗战战车这样的武器系统,很少有效。游牧民族在战车上使用弓箭,在发起突击之前对步兵方阵施行火力的压制,当步兵的阵型发生混乱之后就开始突击。而且战车要比此时的步兵拥有更多的机动性。

    这种机动性除了减缓长途行军的疲劳之外,还体现在可以更迅速的通过敌人的火力杀伤地带来保存自己。实际上骑兵也继承了这些优点和战术,从此方面来看骑兵可以说是马拉战车的继承者。

    在巴比伦人顽强的抵御着加西特人的同时,属于游牧民族的喜可索人(主要是闪米特人)被赫梯人驱赶,也闯入了中东地区。他们依仗着战车的优势,征服了埃及地区结束了埃及古王国时代。赫梯人也随后也由小亚细亚进入中东地区,在公元前1590年左右,赫梯人攻陷并毁灭了巴比伦,而加西特人则乘机在巴比伦的废墟上建立了加西特王朝。

    亚述人则屈服在另一个入侵民族胡里安人建立的国家米坦的威胁下。希腊则被迈西尼人征服,希腊土著尽管不像其他文明那样赶走了入侵者,但是迈西尼人则完全接受了希腊土著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华习俗。

    这场入侵断断续续的持续到公元前1500年。在与入侵者的较量中,农耕民族逐渐的会学了敌人的技术,在反攻开始的时候,他们使用战车的技术和战术已经很高超了。

    对这次入侵的反映就是各个民族对战车空前的重视,战车得数量甚至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各个国家都努力扩充战车得数量。中王国时期,重视军功的亚述国王甚至把战车数量的增加作为自己在任期间一项重大的功绩来记录。

    这个时期的战术与前一阶段有了很大改进,大多数民族都已将战车与步兵混编在方阵之中。交战的过程在弓箭和掷石兵火力杀伤之后,战车就会开始突击。如果突击得手,敌人就会崩溃,此时战车就会开始追击。如果第一次冲击没有取得效果,重步兵随后就会投入战斗。这个时期,由于战车的使用,从战场逃跑和撤退都比以前更加的困难。

    公元前1200年,游牧民族改变了战术。那些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更加灵活,也更具有威胁。游牧民族利用速度的优势不断的侵扰亚述王国。战车无法追赶快速撤退的骑兵,也无法在骑兵出现的时候即使淂赶到需要守卫的地点,更无法逃脱骑兵追击。而且当地形不利淂时候战车也无法使用。游牧民族利用这点,采用的战术是赶在亚述军队来临之前,就结束抢劫撤退。

    当亚述军队疲于奔命劳累不堪的时候,他们就会突然包围亚述人进行围攻。为了对抗游牧骑兵,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拥有比游牧民族更多更精良的骑兵。

    因为不运用骑兵,而是想仅仅依靠增加军队得人数以兵为险,所增加的负担是这在2000年以后所有的国家都无法承受的。在经历了中王国的覆灭后亚述人开始改革自己的军事制度,骑兵出现在了亚述军队的序列中。尽管初期他们得数量不是很多,但是他们是军队中纪律最为严格的群体。纪律对骑兵的作用,就象是增效器一样。这一点在中世纪的欧洲却是被忽略掉了。

    游牧民族的入侵导致了中亚述王国短暂的衰落。但是亚述人很快就让他们的老师付出了代价。在阿舒那西尔帕当政时期亚述骑兵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同游牧骑兵一样,亚述骑兵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弓箭。但是亚述骑兵的纪律不仅要比游牧骑兵严格的多,而且也是亚述军队中纪律最为严格的兵种。依据记载,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亚述人的军队编制中出现了骑兵。不过战车依旧是主要的兵器。

    同在东亚的中国一样,亚述人也是以战车为单位作为军队的编制。这个时期,一辆亚述战车配属10名骑兵和200名步兵。不过在战场上骑兵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单独组成一个方阵。在作战的时候,亚述人的弓箭手会首先以密集火力对敌人发动打击,实施火力准备。当敌人的阵型出现混乱的时候,战车部队就会在正面展开冲击,与此同时亚述骑兵开始从两翼相敌人发动袭击。

    在战车和骑兵的双重打击下敌人通常立即崩溃。如果敌人的阵型首轮在打击下依然保持着秩序,那么亚述重步兵方阵就会立即投入战斗(这于较早时期战术相似)。不过亚述重步兵表现的机会不是很多。当敌人开始溃散的时候,亚述人就会以骑兵为主力,对敌人进行追击作战。尽管亚述人在攻城机械方面的可以算上是天才,但是亚述人军事理论却非常重视在野外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因此这种追击与其说是作战,还不若说是亚述骑兵对敌人单方面的屠杀。很少有能从亚述骑兵的追击中生还。这也是骑兵进入战争舞台后,战争形式出现的细小变化。公元前8世纪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对亚述对亚述军队进行新一轮的革新。经过200年淂发展,骑兵最终取代了战车成为了亚述军队得主力。与战车相比,骑兵不仅有更强的机动性,也是战场上唯一可以进行机动作战的兵种。

    在骑兵出现之前,阵型的临时变化几乎是不可能事情。骑兵得出现,给予了军事统帅们更多的选择,不仅使他们可以迅速的在最需要的地方投入适当的兵力进行攻击和防御。也扩大了战场的范围。这使得战争变得更像一门艺术。

    这个时期每一为亚述总督可以集结大约1500名骑兵和20000名步兵(主要是弓箭手)的军队。亚述总共有20个总督辖区,这就是说新亚述帝国总共有30000名武装骑兵。这些数目还不抱括亚述国王卫队和附属国提供的骑兵。依仗着出色军事制度,和杰出的统帅指挥下,以骑兵作为主力的亚述军队,征服了这个西亚,甚至占领了埃及。但是亚述的土地并不适合种植饲养战马所需的饲料。

    长期以来亚述的军队需要依靠米底人购买战马,而且饲料也主要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亚述骑兵淂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当米底人和亚述人交战的时候,亚述人就丧失了马匹补充的来源。这是除了亚述长期穷兵黩武导致兵员衰竭之外,亚述帝国突然衰落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亚述帝国最后一战资料收集中)

    对于骑兵的早期发展另一个代表参是中国的骑兵发展。马拉战车大约是在公元前2100年到1600年出现在中国。此后的一千年中国军队把战车作为最主要的武器系统来使用。公元前1523年左右半游牧民族商族在名条战役中击溃夏朝军队。

    在这一次中商军使用了大约70辆马拉战车。公元前1053年在牧野之战中,周军则使用了总数超过300辆以上的战车。与亚述人的双马战车相比,中国的战车体积更大,一般需要四匹战马。随着车辆负重的增加使得车载武器数量得以增加。从出土的春秋实物来看,陪同战车出土的武器分为远射,格斗,卫体三大类。远射类:弓箭三把,54支箭。格斗类:戈7支。三短4长,长戈的长度超过3米,铜矛7件长度分布与戈类似。

    卫体类:铜剑四把。车轴顶端装有矛刺,用于杀伤步兵。单个战车(包括战马)所占的面积大约为9平方米,为了便于战斗,两车间距最小为1.65米。战车布阵通常是一列横队,很少作纵深配置。除了为便于使用弓箭的原因外,战车体长面积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战车之间的对抗,一般发生在两车错毂的时候,在侧面使用兵器杀伤敌人。

    这是战车作战的两个特点,不仅在东亚地区,其他地区也是相同的情况.但战车仅仅能在平原地区使用,遇到复杂的地形战车就很难使用。而且在与入侵的游牧民族的战斗中,战车机动性差的缺点就显露出来。这些情况和亚述人遇到情况很像似。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拉开了中国骑兵史的大幕。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单骑的现象,也有把骑兵用作通信兵的记录,甚至出土果商朝的武装骑士,但是骑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却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

    汉武帝时期,为了与匈奴骑兵作战,骑兵成为了中国军队得主力。秦帝国的骑兵与新亚述早期的骑兵作用很像似,因为缺乏新亚述时期的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业日趋完善。作为一个机动力优势的兵种,骑兵被广泛的应用。这表现用运骑兵对敌人进行奇袭和对敌人进行迂回包围的战术已经是经常很成熟了。到公元前128年,汉帝国已经可以出动超过10万的骑兵,与进行大规模的骑兵会战。

    尽管在楚汉争霸的战争中,西楚骑兵的强悍和长途奔袭的战术给汉高祖刘邦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意识到骑兵的强大的作用之后,刘邦组建了由灌婴指挥的郎中骑。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汉朝对骑兵的认识更加深入。匈奴在秦二世时期完成由部落联盟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变。除了奴隶外,匈奴几乎全民皆兵。当兵作战,掠夺奴隶和财富已经成为匈奴人主要得职业。匈奴全国150万自由人中有30万在军队中服役。匈奴的自由男子在幼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严格军事训练,经过将近12年的骑射训练,成年的匈奴男子已经是十分出色的骑兵。

    公元前202年,汉帝国完成全国统一战争。转封韩王信为代王(代地位于现今山西省北部),负责戍卫边境地区,防止匈奴南侵。但是代王信却借机勾结匈奴发动叛乱。并且作为匈奴的向导,攻陷太原城。刘邦遂率汉军主力32万,北上讨反叛的代王。

    在击溃代王的部队后,汉军乘胜追击,与匈奴发生接触。匈奴的计划是利用汉军的轻敌,突然包围并歼灭汉军主力。除了主动示弱之外,匈奴左右贤王率骑兵1万人在太原附近进行游击骚扰作战,引诱汉军主力浸入伏击圈,而冒顿则率领匈奴主力驻扎在代谷(现今大同市以北)地区设伏。因为以步兵和战车为主力的汉军受到机动力的限制,无法追上匈奴部队进行交战。

    匈奴诱敌部队就利用这一点,不断的引诱汉军前进而避免实际的交战。在汉军行进到平城附近的白登地区时,汉军已经是十分疲惫。看到时机成熟,等候已久的匈奴骑兵主力快速从驻地出发突击汉军。汉军仓促迎战。经过激烈的交战,汉军被匈奴骑兵分割包围。其中刘邦的御营与主力失去联系长达7天7夜。除了冒顿最后中计退兵之外,此一战堪称为是骑兵作战的千古典范。甚至是后来的蒙古骑兵依然可以找出匈奴战术的影子。在平城战役之后的许多年,汉朝军队即便是在战场上获胜,也无法重创匈奴的势力。

    因为匈奴骑兵决定撤退的时候,汉军无法进行有效地追击。而匈奴人则可以在漫长的边防线上随意的另外选一个地方进行重新集结,继续尝试突破汉军的防御。和平所以持续主要是匈奴人没有成熟攻城纵列,他们不得不于城墙讲和,这一点与后来罗马人遇到的情况极为相似。出了匈奴攻城技术的限制,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行动缓慢的攻城纵列无法跟上骑兵速度。此后汉军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骑兵成为了军队中得主力。

    兵贵神速,未睹巧之久也。这也是骑兵兴起的最主要原因。甚至是火车问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空间距离对于交战的双方始终都是无法克服的障碍,更是是无法回避的敌人。而骑兵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人类解决这个难题唯一的手段。

    从新亚述帝国开始,到冷兵器时代结束,在战场上想要克制骑兵只有两个办法。其一,拥有比对手更强大的骑兵,比你的敌人更了结骑兵。其二,尽可能的限制敌对骑兵的机动性。几乎所有和骑马的游牧部落有过接触民族都选择了前者,而第二种选择通常则是用来应急古代战争的主力---骑兵!(15p)

    骑兵是冷兵器时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兵种,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在冷兵器时代,所有重要的会战中,你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甚至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你仍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战马和他们的骑手一起出现在各条战线上。直到坦克作为骑兵的接替者登上战争舞台之前,骑兵这个兵种可以说是顽固的坚守着自己的位置。

    但是我们又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网友在质疑骑兵的优势地位,认为在战场上骑兵是不过是步兵辅助队一样的角色,或者是在和步兵交战处于劣势的位置。并且依据一些战例和游戏的设定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为什么历史对骑兵的选择和现在的一些对骑兵一些认识发生了脱节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就要明确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具有的优势在那里的问题。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又不可避免的回到历史中对骑兵兴起,发展与衰落做一下简单而全面的回顾。

    人类驯服野马,大约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事情,这比人类驯服牛和驴的时间要晚很多。因为牛的速度太慢,而驴的体型太小,驯养这两种动物都没有能够对人类的军事技术和战术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驯服马这种动物,不仅仅改变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也改变了古文明时期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

    军事力量的天平倾向了游牧民族的一方,这导致了公元前1700年和公元前1200两次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大规模侵袭,结束了辉煌的古文明时代。由于早期驯养的马体型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体型和力量依然是不够支持武装骑士的乘骑,因此早期的游牧民族在已经发明的轮子技术的帮助下发明了马车,继而出现了专门用于战争的马拉战车。

    不过游牧民族一直坚持着对马种的选育工作,这使得马的速度和力量不断的增加,体型也越来越大。最晚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时候,专门供人乘骑的乘骑属的马种终于选育成功,为骑兵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这于历史记载的骑兵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基本符合的。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时候,乘坐战车游牧民族在入侵农业文明的同时,也把战车技术和战术传播到四方的农耕民族。那些没有在入侵中被毁灭的农耕民族土著在学习并且改进了战车战术和技术之后,马上就把游牧民族逐出了自己的家园。实际上,在欧亚大陆上除了文明发源地中心的中东地区之外,几乎所有的其他文明都在这次入侵中毁灭了。

    说句题外的话,还有一个奇迹般的例外,那就是地处东亚的中国文明依然存在下来(由此产生了关于商王朝来源的争论,也就产生中国青铜,战车等技术发源的分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无论东西的古代文明都曾将战车作为战争中的优势兵器来使用,甚至像希腊半岛这样都不适于骑兵活动的地形上也有使用战车的记载。不同的民族对于战车的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与游牧民族一样埃及人习惯在战车上使用弓箭,但是赫梯人则偏好喜欢使用矛,商朝的武士则弓矛并用。

    公元前1200年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再一次的闯入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带,伴随着这次入侵又带来了一次军事上的重大的变革。这次入侵持续的时间虽然比第一次入侵要短,但却决定了自那以后3000年之内人类军事史的基本走向,也预示着骑兵时代的来临。从此时开始,对于那些生活在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的农耕民族来说能否获得优秀的战马,便成为一项关系到文明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可能由于优秀马**匹来源的限制,或是对于传统的尊重,战车在农业文明中又存在了相当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期除了游牧民族之外(确切的说是其中的大部分),农业文明的早期骑兵的任务是配合战车的作战。农业文明中最早期的骑兵都是地位较低一级但是比较富有的贵族。他们的财富足可以供养的起马和比较精良的武器。另外从游牧部落雇用骑兵,也是这个时代获取骑兵常用的方法。这一时期,骑兵运用的一般情况大致可以从亚述帝国的军队的变迁中获得一个一般性的认识。

    古亚述部落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时候出现在现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北部,亚述城建立在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西北部受到赫梯人的威胁,东南部受到苏美尔-巴比伦人的威胁。在地势平坦平原上,亚述人无险可守,面对外来强敌的威胁,亚述人只能通过不断的革新军事技术,完善军事体制来维护自己的独立主权。因此亚述人士世界上第一个全面认识铁制武器优于青铜武器的民族,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真正意义军事体制的民族。亚述对战车和骑兵的先后选择,也是出于同样的历史原因。

    大致在公元前2030年,在苏美尔帝国崩溃后,亚述进入古王国时期。这一阶段,如我们所知,亚述人的军事力量和其他农耕文明一样是以步兵为主。这种步兵战术在应用上,同时代军队的差异不是很大。

    由于缺乏资料,我只能根据中亚帝国军事制度和后来像罗马军团这样同样以步兵为主的军事力量加以推测。因为古王国时期亚述民兵情况与较早期的罗马人是相似的,他们实行一种预备兵的兵役制度,这些预备兵都是自由的农民。

    当战争需要的时候,就从预备兵之中征召一些,而且早期的武器也是由士兵自己配备的。轻重步兵的概念,在这个时代应该已经出现。因为这个时代里,弓箭手和投石手由于必须要专门训练,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的兵种。他们在作战中会先列在队伍的最前方,对敌人进行远距离的打击,尔后当重步兵开始冲击的时候,他们会退到重步兵之后,继续用弓箭这样的远距离武器进行打击,同时担任保护方阵侧翼安全。在这个时期,战斗已经不是一群人毫无秩序的群架似的斗殴,为方便使用手中的武器,方阵的空间概念已经被人们所认识。

    公元前1813~~1785(或1815年到公元前1783年),古亚述第13代国王沙马什阿达德在位期间亚述古王国的实力达到顶峰。在铭文中这位国王把自己称为“四方之王”,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靠着过人得智慧,汉莫拉比统帅下的巴比伦很快取代了亚述人的霸权,几乎统一了两河流域。公元前1749在汉莫拉比去世后不久,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就开始了。

    在这些游牧民族驾驶者战车的面前,农耕民族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段历史说明一见事。过去步兵为主的战术在对抗战战车这样的武器系统,很少有效。游牧民族在战车上使用弓箭,在发起突击之前对步兵方阵施行火力的压制,当步兵的阵型发生混乱之后就开始突击。

    而且战车要比此时的步兵拥有更多的机动性。这种机动性除了减缓长途行军的疲劳之外,还体现在可以更迅速的通过敌人的火力杀伤地带来保存自己。实际上骑兵也继承了这些优点和战术,从此方面来看骑兵可以说是马拉战车的继承者。

    在巴比伦人顽强的抵御着加西特人的同时,属于游牧民族的喜可索人(主要是闪米特人)被赫梯人驱赶,也闯入了中东地区。他们依仗着战车的优势,征服了埃及地区结束了埃及古王国时代。赫梯人也随后也由小亚细亚进入中东地区,在公元前1590年左右,赫梯人攻陷并毁灭了巴比伦,而加西特人则乘机在巴比伦的废墟上建立了加西特王朝。

    亚述人则屈服在另一个入侵民族胡里安人建立的国家米坦的威胁下。希腊则被迈西尼人征服,希腊土著尽管不像其他文明那样赶走了入侵者,但是迈西尼人则完全接受了希腊土著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华习俗。这场入侵断断续续的持续到公元前1500年。在与入侵者的较量中,农耕民族逐渐的会学了敌人的技术,在反攻开始的时候,他们使用战车的技术和战术已经很高超了。

    对这次入侵的反映就是各个民族对战车空前的重视,战车得数量甚至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各个国家都努力扩充战车得数量。中王国时期,重视军功的亚述国王甚至把战车数量的增加作为自己在任期间一项重大的功绩来记录。

    这个时期的战术与前一阶段有了很大改进,大多数民族都已将战车与步兵混编在方阵之中。交战的过程在弓箭和掷石兵火力杀伤之后,战车就会开始突击。如果突击得手,敌人就会崩溃,此时战车就会开始追击。如果第一次冲击没有取得效果,重步兵随后就会投入战斗。这个时期,由于战车的使用,从战场逃跑和撤退都比以前更加的困难。

    公元前1200年,游牧民族改变了战术。那些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更加灵活,也更具有威胁。

    游牧民族利用速度的优势不断的侵扰亚述王国。战车无法追赶快速撤退的骑兵,也无法在骑兵出现的时候即使淂赶到需要守卫的地点,更无法逃脱骑兵追击。而且当地形不利淂时候战车也无法使用。游牧民族利用这点,采用的战术是赶在亚述军队来临之前,就结束抢劫撤退。当亚述军队疲于奔命劳累不堪的时候,他们就会突然包围亚述人进行围攻。

    为了对抗游牧骑兵,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拥有比游牧民族更多更精良的骑兵。因为不运用骑兵,而是想仅仅依靠增加军队得人数以兵为险,所增加的负担是这在2000年以后所有的国家都无法承受的。在经历了中王国的覆灭后亚述人开始改革自己的军事制度,骑兵出现在了亚述军队的序列中。尽管初期他们得数量不是很多,但是他们是军队中纪律最为严格的群体。纪律对骑兵的作用,就象是增效器一样。这一点在中世纪的欧洲却是被忽略掉了。

    游牧民族的入侵导致了中亚述王国短暂的衰落。但是亚述人很快就让他们的老师付出了代价。在阿舒那西尔帕当政时期亚述骑兵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同游牧骑兵一样,亚述骑兵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弓箭。但是亚述骑兵的纪律不仅要比游牧骑兵严格的多,而且也是亚述军队中纪律最为严格的兵种。依据记载,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亚述人的军队编制中出现了骑兵。

    不过战车依旧是主要的兵器。同在东亚的中国一样,亚述人也是以战车为单位作为军队的编制。这个时期,一辆亚述战车配属10名骑兵和200名步兵。

    不过在战场上骑兵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单独组成一个方阵。在作战的时候,亚述人的弓箭手会首先以密集火力对敌人发动打击,实施火力准备。当敌人的阵型出现混乱的时候,战车部队就会在正面展开冲击,与此同时亚述骑兵开始从两翼相敌人发动袭击。在战车和骑兵的双重打击下敌人通常立即崩溃。如果敌人的阵型首轮在打击下依然保持着秩序,那么亚述重步兵方阵就会立即投入战斗(这于较早时期战术相似)。

    不过亚述重步兵表现的机会不是很多。当敌人开始溃散的时候,亚述人就会以骑兵为主力,对敌人进行追击作战。尽管亚述人在攻城机械方面的可以算上是天才,但是亚述人军事理论却非常重视在野外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这种追击与其说是作战,还不若说是亚述骑兵对敌人单方面的屠杀。很少有能从亚述骑兵的追击中生还。这也是骑兵进入战争舞台后,战争形式出现的细小变化。

    公元前8世纪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对亚述对亚述军队进行新一轮的革新。经过200年淂发展,骑兵最终取代了战车成为了亚述军队得主力。与战车相比,骑兵不仅有更强的机动性,也是战场上唯一可以进行机动作战的兵种。在骑兵出现之前,阵型的临时变化几乎是不可能事情。骑兵得出现,给予了军事统帅们更多的选择,不仅使他们可以迅速的在最需要的地方投入适当的兵力进行攻击和防御。

    也扩大了战场的范围。这使得战争变得更像一门艺术。这个时期每一为亚述总督可以集结大约1500名骑兵和20000名步兵(主要是弓箭手)的军队。亚述总共有20个总督辖区,这就是说新亚述帝国总共有30000名武装骑兵。这些数目还不抱括亚述国王卫队和附属国提供的骑兵。依仗着出色军事制度,和杰出的统帅指挥下,以骑兵作为主力的亚述军队,征服了这个西亚,甚至占领了埃及。

    但是亚述的土地并不适合种植饲养战马所需的饲料。长期以来亚述的军队需要依靠米底人购买战马,而且饲料也主要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亚述骑兵淂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当米底人和亚述人交战的时候,亚述人就丧失了马匹补充的来源。这是除了亚述长期穷兵黩武导致兵员衰竭之外,亚述帝国突然衰落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亚述帝国最后一战资料收集中)

    对于骑兵的早期发展另一个代表参是中国的骑兵发展。马拉战车大约是在公元前2100年到1600年出现在中国。此后的一千年中国军队把战车作为最主要的武器系统来使用。公元前1523年左右半游牧民族商族在名条战役中击溃夏朝军队。在这一次中商军使用了大约70辆马拉战车。公元前1053年在牧野之战中,周军则使用了总数超过300辆以上的战车。

    与亚述人的双马战车相比,中国的战车体积更大,一般需要四匹战马。随着车辆负重的增加使得车载武器数量得以增加。从出土的春秋实物来看,陪同战车出土的武器分为远射,格斗,卫体三大类。远射类:弓箭三把,54支箭。格斗类:戈7支。三短4长,长戈的长度超过3米,铜矛7件长度分布与戈类似。卫体类:铜剑四把。车轴顶端装有矛刺,用于杀伤步兵。单个战车(包括战马)所占的面积大约为9平方米,为了便于战斗,两车间距最小为1.65米。战车布阵通常是一列横队,很少作纵深配置。

    除了为便于使用弓箭的原因外,战车体长面积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战车之间的对抗,一般发生在两车错毂的时候,在侧面使用兵器杀伤敌人。这是战车作战的两个特点,不仅在东亚地区,其他地区也是相同的情况.但战车仅仅能在平原地区使用,遇到复杂的地形战车就很难使用。而且在与入侵的游牧民族的战斗中,战车机动性差的缺点就显露出来。这些情况和亚述人遇到情况很像似。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拉开了中国骑兵史的大幕。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单骑的现象,也有把骑兵用作通信兵的记录,甚至出土果商朝的武装骑士,但是骑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却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汉武帝时期,为了与匈奴骑兵作战,骑兵成为了中国军队得主力。秦帝国的骑兵与新亚述早期的骑兵作用很像似,因为缺乏新亚述时期的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业日趋完善。

    作为一个机动力优势的兵种,骑兵被广泛的应用。这表现用运骑兵对敌人进行奇袭和对敌人进行迂回包围的战术已经是经常很成熟了。到公元前128年,汉帝国已经可以出动超过10万的骑兵,与进行大规模的骑兵会战。

    尽管在楚汉争霸的战争中,西楚骑兵的强悍和长途奔袭的战术给汉高祖刘邦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意识到骑兵的强大的作用之后,刘邦组建了由灌婴指挥的郎中骑。在与匈奴的作战中,汉朝对骑兵的认识更加深入。匈奴在秦二世时期完成由部落联盟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变。

    除了奴隶外,匈奴几乎全民皆兵。当兵作战,掠夺奴隶和财富已经成为匈奴人主要得职业。匈奴全国150万自由人中有30万在军队中服役。匈奴的自由男子在幼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严格军事训练,经过将近12年的骑射训练,成年的匈奴男子已经是十分出色的骑兵。

    公元前202年,汉帝国完成全国统一战争。转封韩王信为代王(代地位于现今山西省北部),负责戍卫边境地区,防止匈奴南侵。但是代王信却借机勾结匈奴发动叛乱。并且作为匈奴的向导,攻陷太原城。刘邦遂率汉军主力32万,北上讨反叛的代王。

    在击溃代王的部队后,汉军乘胜追击,与匈奴发生接触。匈奴的计划是利用汉军的轻敌,突然包围并歼灭汉军主力。除了主动示弱之外,匈奴左右贤王率骑兵1万人在太原附近进行游击骚扰作战,引诱汉军主力浸入伏击圈,而冒顿则率领匈奴主力驻扎在代谷(现今大同市以北)地区设伏。因为以步兵和战车为主力的汉军受到机动力的限制,无法追上匈奴部队进行交战。

    匈奴诱敌部队就利用这一点,不断的引诱汉军前进而避免实际的交战。在汉军行进到平城附近的白登地区时,汉军已经是十分疲惫。看到时机成熟,等候已久的匈奴骑兵主力快速从驻地出发突击汉军。汉军仓促迎战。

    经过激烈的交战,汉军被匈奴骑兵分割包围。其中刘邦的御营与主力失去联系长达7天7夜。除了冒顿最后中计退兵之外,此一战堪称为是骑兵作战的千古典范。甚至是后来的蒙古骑兵依然可以找出匈奴战术的影子。在平城战役之后的许多年,汉朝军队即便是在战场上获胜,也无法重创匈奴的势力。因为匈奴骑兵决定撤退的时候,汉军无法进行有效地追击。

    而匈奴人则可以在漫长的边防线上随意的另外选一个地方进行重新集结,继续尝试突破汉军的防御。和平所以持续主要是匈奴人没有成熟攻城纵列,他们不得不于城墙讲和,这一点与后来罗马人遇到的情况极为相似。出了匈奴攻城技术的限制,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行动缓慢的攻城纵列无法跟上骑兵速度。此后汉军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骑兵成为了军队中得主力。

    兵贵神速,未睹巧之久也。这也是骑兵兴起的最主要原因。甚至是火车问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空间距离对于交战的双方始终都是无法克服的障碍,更是是无法回避的敌人。而骑兵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人类解决这个难题唯一的手段。

    从新亚述帝国开始,到冷兵器时代结束,在战场上想要克制骑兵只有两个办法。其一,拥有比对手更强大的骑兵,比你的敌人更了结骑兵。其二,尽可能的限制敌对骑兵的机动性。几乎所有和骑马的游牧部落有过接触民族都选择了前者,而第二种选择通常则是用来应急[bookid=2871585,bookname=《灵噬苍生》]

    ;

章节目录


大鸿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牧养众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牧养众生并收藏大鸿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