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精通外国文字的人,巴斯图尔克的通译林州就是一个。他是福建市舶司的官员,出身于京都四夷馆。
    明朝为培养外交翻译人员,设立四夷馆,专门负责四夷往来文书的翻译,并在此教习诸蕃语言文字。四夷馆在永乐五年初设时,分为八馆,后增设两馆,计为十馆,曰鞑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正德六年增设八百馆,选国子监生习译。
    四夷馆教学也比较有特色,有的馆子是聘洋人执教(不是西洋,国人把不是汉族的其他民族都称洋人),四夷馆所教学生学习的外文,是执教的老师把本国的诗歌和民间故事译成汉字向学生教授,等学生熟记后再与外文对照最后才教学生学读外文。
    陈惇就道:“西天、西藩各是什么地方?”
    “西天是古所谓天竺也,”林州道:“西藩是乌斯藏。”
    陈惇恍然道:“那四夷馆根本就是亚洲研究学院啊,是一所学习和研究亚洲诸民族语言文化的学校——没有欧罗巴,也没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你是怎么学会他们的文字的?”
    林州道:“我是在馆里看到了成祖时期,外交官陈诚出使西域的文字和他带来的书籍,自学出来的。文字能看懂,语言是后来巴斯图尔克到京城来,通过交流学会的。”
    很多人知道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伟业,但很少有人知道与之其名的还有一个伟大的外交使臣,他就是陈诚。这个人曾于洪武、永乐年间,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带来了中亚各国使臣,成就了万国来朝的故事。
    因为蒙古元朝并不像过去的王朝那样真的覆灭,元惠宗仅仅是让出大都,退回到漠北。他们还保留着大元政权,后世则称北元,元惠宗还继续做皇帝,仍然坚持了数代才被瓦剌和鞑靼分裂。所以明朝开国以后对漠北蒙古的征讨是长期的,过去蒙古在众多的外族番邦中威望空前,如何压制蒙古的对外影响才是决定明朝能否真正取代元朝的标志。如此就有了陈诚出使西域各国,向他们宣谕明朝的外交政策一行。
    林州所读的《西域行程记》为陈诚西使的日程记录,总共有五千字左右,按日记载了万里行程兼及沿途风物、地貌、气候、住地等。他由哈密抵吐鲁番,径直向西入天山到巩乃斯,渡伊犁河,绕过热海南下到哈烈。另外他还有《西域番国志》八千字,分地记载西域诸国十八处城镇,依次为哈烈、撒马儿罕、俺都淮、八剌黑、迭里迷、沙鹿海牙、塞蓝、达什干、卜花儿、渴石、养夷、别失八里、土尔番、崖儿城、盐泽城、火州、鲁陈城、哈密。按其地理方位,大体是由西向东,与《行程记》成逆向排列,即行程道里取西行历程,山川风物则以东归次序记录。
    这是整个明代亲历西域的唯一文献,载入《明实录》,明朝修《明一统志》,甚至日后的清朝修明史中的《西域传》也多所采用。
    林州带着《西域藩国志》跟随巴斯图尔克走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了伊斯坦布尔。然而他一路的见闻,却和这藩国志不太相同:“比如陈诚所说的撒马尔罕国,原本是蒙古驸马帖木儿所见,帖木儿死后,撒马尔罕国四分五裂,被突厥乌兹别克所灭,不过帖木儿的后裔去了天竺,据说天竺如今的国王就是他的子孙。而咱们大明不知道这些情况,巴斯图尔克来北京的时候,还把他认为是天方撒马尔罕国的使臣,最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改成鲁密国。”
    一百五十年过去,中亚大陆早就今非昔比,不是陈诚记载中的国家了,林州那一次重走路上丝绸之路,也自有一部日记,陈惇要过来看过之后,发现他的大部分行迹都可以对照上自己的记忆。
    可以说一下大明西北的环境了:大明的北方,有两个强大的威胁,从大明诞生开始,就致力于和这两个威胁做斗争,一个就是鞑靼,一个就是斡亦剌。当然三个国家经历过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你的过程,比如成祖时候打完阿鲁台,就打马哈木,当然更多的时候是阿鲁台和马哈木互相打。
    斡亦剌对大明影响最大的就是土木之变,那时候也先父子统一了东蒙古,实现了整个蒙古地区的短暂统一。其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明边,致使“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形成了空前庞大的游牧帝国。不过很快他们的黄金时代就过去了,斡亦剌部落分散,逐渐衰落,内部事态鲜为人所知,甚至不得不讨好东部的鞑靼,因为鞑靼此时经历了一个中兴时代。
    在大明弘治、正德年间,鞑靼出现了一个伟大的领袖达延汗,他是元昭宗的直系后代——这里要说一下,蒙古大汗的确立,必须都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即黄金血脉后裔,所以哪怕达延汗即位的时候只有六岁,但他坐稳了位置,而且驰骋大漠,打败枭雄,统一了蒙古六部。
    造成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被嘉靖帝恨得咬牙切齿的俺答汗,就是达延汗的孙子,但俺答汗并不是蒙古大汗,只是被蒙古王廷潦草授予了一个“小汗”称号以作区别。
    鞑靼以西是斡亦剌,在斡亦剌以西,有个国家叫哈萨克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一脉子孙,当然世所共知,术赤不是成吉思汗的亲儿子,所以很快就找到理由正式脱离了金帐汗国,当然这个国家跟中国素无往来,由着斡亦剌和鞑靼怎么和明朝争斗,他们都是作壁上观。
    斡亦剌以南的这个国家叫东察合台汗国,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没错,这是成吉思汗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从老爹手上获得的领地。察合台汗国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但很快就分裂为西察合台和东察合台汗国,西察合台汗国实际被帖木儿帝国所吞并,东察合台汗国苟延残喘的时间长一点,哦当然在陈诚的行记里被称作“别失八里”——林州几年前经过这个国家的时候,南方的叶尔羌和北方的哈萨克正在马不停蹄地吞并这个国家。
    东察合台国的领地一缩再缩,现在主宰新疆的国家叫叶尔羌汗国,这个国家的建立者其实也是蒙古人的后裔,还就是东察合台汗王的亲弟弟,当然打起仗来可就不分这些远的近的了。叶尔羌汗国的版图越来越大,如今已经占领天山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伊赛克湖地区,当然有意思的地方就在叶尔羌汗国同明朝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其中主要的是“茶马贸易”,这个国家把同明朝的贸易往来之路视之为“金路”,一旦谁妨碍其畅通,就会遭到汗国上下的反对。
    巴斯图尔克走陆上丝绸之路千里迢迢来大明,就是由叶尔羌汗国的贵族指引和带路,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慷慨的行为,按巴斯图尔克的说法:“他们是一群狡猾的、贪婪的人,在我们的每一匹马上都扣下了十分之一的货物。”
    陈惇这才明白为什么他放弃陆上丝绸之路而转乘海船,其实并不像他说的面临人身危险,而是因为叶尔羌汗国克扣他们过路费。但其实奥斯曼帝国把持路上丝绸之路,对欧洲的商人们征收更大的关税。
    林州用地图给他解释道:“从伊斯坦布尔走陆路的话,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萨菲波斯,巴布尔,从叶尔羌进入大明。一条就是从巴布尔南下,这是去天竺的道路,据说天竺如今国力强盛,空前繁荣,很多伊斯坦布尔的商人都愿意拉着货物去天竺贸易。”
    莫卧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一样,如今都是黄金时代。
    当然还要说一下波斯的萨菲王朝,这个跟蒙古人没有关系,这是波斯人建立的王朝,它的版图也很大,也遇到了英明的君主,于是避不可免地和正在扩张的奥斯曼帝国进行了战争,四十年前奥斯曼帝国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甚至将波斯的王后俘获走了,国王也郁郁而终。不过国王的儿子卧薪尝胆,就像越王勾践——陈惇想了想,决定用后唐庄宗李存勖做对比,因为越王勾践是为自己复仇,而李存勖是报丧父之仇。
    当年李克用临终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枝箭,让他杀朱温、杀燕王刘仁恭,杀耶律阿保机,李存勖将这三枝箭供奉在家庙中,每逢出征都将箭矢请出放在锦囊中,背负上阵,战胜后再送回家庙。他平燕、败契丹、灭后梁,就像欧阳修说的“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这位新晋的波斯国王面对奥斯曼帝国的铁骑,甚至奥斯曼已经取得了当代相当于伊拉克的那片土地,但他仍然无所畏惧,并在今年成功抵御了苏里曼一世的进攻,让苏莱曼尝到了罕见的失败的滋味。这也是为什么巴斯图尔克和波斯商人互相看不顺眼的缘故,当然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就是自从两国打仗,殃及商人,关税都征收地很严重。
    当然阿拉伯的商人也和波斯商人不顺眼,因为在中国官方,哪怕四夷馆中,也不能区分这两个地方,把伊朗和阿拉伯混为一谈,都称是“大食人”。说起来,他们各自送了陈惇一些“土产”,波斯人送的是他们最有名的地毯,长达十六米米,花纹繁复。而阿拉伯的商人送了一盒子象牙、犀角和玳瑁。
    陈惇对这些礼物其实兴趣不大,他对自己设想的、即将到来的事业而感到兴奋——他已经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译书计划。
    设立通译局,翻译文字,将泰西经典著作翻译过来,不只是哲学,还有文学、诗歌、建筑、机械、物理、法学、造船、美学、艺术、医学、数学等等,这样综合汇总,开启一向宏大而对后世有巨大益处的工程。
    林州对这项计划很支持,也很为难,因为即使他在陈惇的恳切要求和丰厚薪水的打动下,留在了苏州,也愿意主持这项翻译工作,但他的人手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陈惇又在报刊上招募人才,精通西语的人才不是没有,因为巨商同西夷贸易,自然需要通畅的翻译,一月之间,应聘的人就有十几个。
    不过还没等陈惇详细分工,他就被兴盛昌的人找上了门。

章节目录


明朝当官那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惊年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惊年渡并收藏明朝当官那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