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楚两国,在睢阳大战后。
    魏军将领晋随率领着魏军,把楚国大将景阳率领的大军,给驱逐出了魏境。
    因魏国此时,仍与秦军在西部大战。
    为避免东西两线做战的窘境,魏军主将晋随,奉魏王圉的命令,并没有攻入楚国境内。
    楚王熊完与令尹黄歇二人,最终知道魏军驻步于魏楚边境,没有再进犯楚国后,二人包括楚国朝堂的上上下下,全部是松了一口气。
    春申君黄歇,对楚王熊完建言道:
    “大王,如今我楚国都城陈郢离北离魏国,东临如今的燕国,可是太近了。如此,我楚国就时刻面临着北部魏国,以及东部燕国的威胁,这对我楚国来说,是太不利了。”
    楚王熊完也知道这个道理,忙问黄歇道:
    “春申君,我楚国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黄歇想了一会,对楚王熊完道:
    “大王,当今之际,唯有另建一座都邑,以防万一呀!”
    楚王熊完闻听后,叹了口气,对春申君黄歇道:
    “春申君,就按你的意见办理吧!那么我楚国的新都选在何处呢?”
    春申君黄歇,马上躬身对楚王熊完道:
    “大王,臣以为我楚国新的都邑,可选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之地远离中原诸国,我都城建于此,可免中原诸国的威胁。”
    “王上,寿春之地,位于江、淮的北部,中为平原,而周围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多为岗地、山地,乃为天然的屏障。请我王下诏,现在命人按都邑之规格,在寿春筑城。”
    楚王熊完沉思半响,想想是这么个道理。
    就对黄歇道:“善。春申君,汝即可草诏,在寿春筑城吧!”
    楚国做为一个幅员数千里,民众上千万的大国,说起来是有点可悲的!
    按楚国各方面的潜力,本来是有资格问鼎天下的。
    但这个时候,在世人的眼里看来,楚国就是不行。
    楚国在秦国这么多年来的打击之下,国力削弱的厉害。
    楚国的故都原本在鄢郢(今湖北江陵),居然被秦国的武安君白起,率领率领数万秦军,就给占领了,并向东让秦军直打到竟陵(今湖北天门)。
    楚国无奈,只好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往了现在的陈郢,以避秦国的兵锋。
    现在睢阳大战,楚国又被魏国打败。无奈之下,居然又开始想准备迁都了。
    燕国南部齐地与蓟都附近的秋收已经结束,北部辽地的秋收还在进行的时候。
    卫国国君的弟弟卫南氏,率领卫国等一行人,来到了燕国蓟都。
    燕国此时的变化是相当的大,齐地秋收结束后,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开渠建库,修路架桥的基础建设,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果说齐地建设的景象,是让卫南氏等一行,感慨万千的话。
    那么等他们从齐地过了两河,到了燕国的河间郡,踏上燕国用水泥所铺就的官道之后,卫南氏等一行人则完全是被惊呆了。
    以前是听商人乃至别人说过燕国的官道,是如何、如何厉害之类的话。
    但只有当你踏上了燕国的官道,才知道千言万语,都比不上实际看到的震撼。
    卫国的一个随行官员,在摸过燕国官道的路面后,不由对卫南氏道:
    “燕国的变化太大了,果然是上邦大国的气象呀!”
    卫国等一行人,包括卫南氏,皆纷纷点头。
    就这样,卫国等一行人,按燕国官员的安排,从河间郡的易水河乘船,向蓟都而来。
    众人走了一路,是感慨了一路。
    一路之上,根本没见到一个流民。燕国的民众,皆穿着整齐。
    每到一个城邑的市场之上,众人的眼睛都不够使了。
    商品太多了,品种太丰富了。从吃的,到穿的,再到用的、玩的等,应有尽有。
    尤其在夜晚的时候,在各大郡府、县城之内,看到那一盏盏亮起的路灯,众人都彻底陶醉了。在这个时代,燕国的民众与中原各国的民众相比,简直是活在“仙境”之中呀!
    这无形之中,更加坚定了众人要成为燕国藩国的决心。
    卫南氏等一行,来到了蓟都后。
    首先到了燕国的礼部,面见了礼部长大夫廖山,说明了来意。
    廖山不敢怠慢,把卫南氏等一行,安排到姬康亲自起名的“国宾馆”内。
    自己则赶紧向主管礼部的阁相苏代,进行了汇报。
    纳一国为燕国的藩国,此乃大事!这已经不是苏代所能决定了的事。
    姬康在亲和殿内,听完阁相苏代与礼部长大夫廖山的禀报之后,没有马上做出决定。
    而是把燕国在蓟都的剧辛、粟腹等几位阁相全部召来,商量此事。
    “王上,卫国与我燕国都乃姬姓周室正宗嫡亲,卫国弱小,想让我燕国庇护,此乃常情。我燕国不能拒绝,也不可拒绝呀!”
    阁相苏代首先发言,向姬康陈述道。
    姬康在亲和殿内,看了下殿内的其他几位阁相,对众人道:
    “苏相已经阐明了自己的的意见,剧相、粟相、将相,还有荣将军,尔等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纳卫国为我燕国之藩国,对我燕国到底好、还是不好?”
    阁相將渠站了起来,躬身对姬康道:“王上,卫国现位于我燕、赵、魏三国之间,乃三国缓冲之区域。纳卫国为我燕国藩国,必然会招致赵、魏两国之怨恨。”
    “但是王上,面对卫国的依附,我燕国就如苏相刚才所言,不可不纳。我燕国乃周朝唯一正宗之继承者,不纳卫国为藩国,必让天下人心寒,裹足而不敢来我燕国呀!”
    將渠讲完后,姬康又看了下,正摸着颌下的胡须的剧辛、粟腹,荣蚠三人。
    粟腹见此,站了起来,躬身对姬康道:
    “王上,依臣之见,卫国能主动想成为我燕国的藩国,此乃天下人心所向之举。我燕国就如刚才苏相与将相二人所言,乃天子正宗嫡亲,为继承天下正统之国。”
    “虽然如果纳卫国为我燕国之藩国,可能会招致赵、魏,乃至秦国的不满。但是,由此而带给我燕国的名望,却是难以估算的。”
    待粟腹讲完之后,一路追随姬康的剧辛,站了出来。
    “王上,既然卫国要主动成为我燕国的藩国,就如刚才几位阁相所言,我燕国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是必须要接受的。”
    “虽然由此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这些麻烦莫过于世人言赵王丹纳上党,最终引起秦赵两国大战,赵国国力大损之事。但是依我燕国如今之国力,这些麻烦我燕国是必须承受,也是可以承受的。”
    “王上曾在辽地之时,面对东之扶余与箕国,以及北部诸多部落小国之时,曾对臣等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臣至今铭刻在心。”
    “如果因为害怕其他国家,而不敢纳卫国为我燕国之藩国。必会让我燕国在世人面前失望,也会让天下各国小觑我燕国。此乃臣之所想,请我王明鉴。”
    姬康最后看了下荣蚠,笑着道:“荣将军,你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荣蚠赶忙站了起来,躬身道:“臣遵诏。”
    想了会,荣蚠对姬康言道:
    “王上,臣没有太多的想法。我燕国把一统天下为己任,就肯定要如此做的。人家卫国都主动来要求依附我燕国了,我燕国如果怕这怕那,就不好了。”
    “王上,臣乃军人,只知道领兵打仗。这些国之谋略,还是王上与其他几位阁相商量的好,臣遵诏即可。”
    “但臣想说的是,卫国的地利对我燕国非常重要。如果卫国成为我燕国的藩国,我燕国无形之中,在兵进中原之时,就有了一块补给与立足之处。”
    “有了卫国,我燕国东可威胁魏都大梁,北可进逼赵都邯郸。这对臣等统兵之人来说,是难得的一块宝地。臣就说这些,请我王自己考虑做主吧。”
    荣蚠的话,引起了姬康乃至剧辛、粟腹等几位阁相的大笑。
    姬康想了会,对众人道:“是呀!就如刚才几位阁相而言,卫国与我燕国都是姬姓周室之宗亲,我燕国始祖与卫国始祖卫康叔二人,乃是骨肉兄弟。”
    “燕国与卫国两国,数百年来,也可谓是兄弟之邦,从来没有刀兵相戈之事。现在既然卫国想主动依附我燕国,成为我燕国藩国,我燕国无拒绝之理。”
    姬康顿了一顿,又对众人道:“赵纳上党,秦国伐之;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国力大伤。世人皆怪罪于赵王与平原君赵胜,认为是二人贪欲所至,但寡人却以为不然。”
    “长平之战,罪不在谋,而是在战。如果此战,是赵国战胜了秦国,现在世人对于赵国的说法,肯定是另当别论了。”
    “我燕国既然被世人公认为,是继承周朝正统性的唯一国家,我燕国此时就不能不纳卫国。否则,就如几位阁相所言,必然会让天下之人心寒呀!”
    说到这里,年轻的君王站了起来:
    “传寡人之诏,择吉日,纳卫国为我燕国藩国。”

章节目录


大燕公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山中老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中老犬并收藏大燕公子最新章节